第947章 借道东征(1/2)
第947章 借道东征
见李世民陷入沉默,李言也是郁焖的摇了摇头,毕竟自己不是世家出身,对于这个时代的世家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和影响力,是无法精准把握的。
做为一个局外人,李言很容易走两个极端,就是过于轻视,或者太过重视。
这种心态都无法去胜任觖决问题的主要操刀手。
说到底,李氏才是世家中的核心一员,他们本身就是出自这个群体,李世民又是其中的皎皎者,绝对比李言这个‘外人’,更了解这些人。
李言说的办法,到底能不能行的通,还要靠李世民这个‘内行’说了算。
不过,五六年了,李世民都没有将改革推进深水区。
从侧面也能说明,李世民对这个群体是何等的忌惮,恐怕也是不好弄。李言能做的,就是告诉李世民一些想法,另外,帮他减少对突厥这个外患的压力。
其它的,还是要靠李世民自己。
李言见诸事已毕,想了想,提出了这次见面的最后一个话题:“大唐皇帝,其实这次见面,我突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大唐允许?”
“哦,什么事情,你说说看?”
李言思索了一会儿,问道:“极东之地,不知大唐皇帝了不了解?”
“你是说东海,还是瀛洲?”
李言以前绘制天下寰宇图时,也将东瀛诸岛的位置和主要大岛标了出来,是以李世民对这里也清楚,见李言问起,下意识的接话道。
史书上有记载,这片大陆的最东就是大海,海外有着一连串的群岛,是名瀛州。
从汉时期,就有此地之民进入大陆,东汉汉光武帝见这些人生的短小,然后赐了一个名字给他们,称其为倭。
此后,陆陆续续就有倭人出现在中原。
李言更是知道,正是在贞观时期,倭人开始往中原派遣唐使。这些使节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中原的文化、制度、艺术和科技等,并将其带回本土以推动他们的发展和改革。
对于这些人,李言原本暂时不打算理采。
毕竟,大唐的事情太多了,若是自己穿越到大明,无论怎么说,也要先干掉他们。现在还是有些太早了,想说服大唐的君臣,跨越茫茫大唐,去攻打一个落后的原始荒蛮之地,实在有些扯。
要知道现在大唐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收服,无论怎么看,都轮不到他们。
后来来到了草原,李言麾下雄兵百万,又可以一言而决,接下来又有着五六年的和平时光。
对西部的夷男,只需缓缓压迫即可。
那突厥一方,为了配合接下来的通商贸易,减轻两国之间的战争压力,就需要找个事情做了,趁此‘农闲’之际,出外打打短工,就算失败也不算什么?
用突厥人来对付东瀛人,狗咬狗,简直再适合不过了。
何况,此时的东瀛还有一项重要的资源可以挖掘,就是白银。
据后世的史料记载,东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和白银的出产地之一,位于岛根大田的石见银矿是东瀛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含银量高,储藏层浅。
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开采,据说一些本地上,随手捡上一块银白色的石头,就可能是银矿石。
后世,东瀛一度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以至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这里,因此东瀛被明朝人称之为“银群岛”。
进入宋代后,朝庭开始从东瀛进口大量砂金,同时,向此地出口铜燃、茶叶、丝绸、陶瓷器等,两地贸易大盛。
石见银山位于东瀛本岛的东部,与现在的大唐辽东道,以前的新罗东南,只隔着一道海峡,中间还有一系列的群岛连接,是当前这个时代唯一往来的通道。
想到这里,李言略略有些后悔,早知道突厥汗国这么快强大起来,去年攻打三韩之地时,就不该这么快把此地交给大唐,搞得现在要对东瀛用兵,还得借道。
“皇上,你也知道,即然咱们定下了暂时放弃西域,交给薛延陀去折腾的策略,那这五年里,就不能对西域用兵。”
李言腆着脸说道:“伱大唐有事情做,而我突厥又不需要改革,这么多人闲着,到时候闹出点儿事情来,也不太好。”
“现在整个草原,已经没有什么有份量的敌人了。”
“我想攻打瀛州,通往瀛州的道路,只有辽东道,突厥想向大唐借道跨过瀛州海峡。另外,突厥人不善造船操舟,而中原在前隋就有水军,沿海又多有渔船。”
“所以,我想与大唐合作,共同攻略瀛州之地。”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