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以史为鉴(五)(2/2)
“哎”
李世民皱了皱眉,赫然打断了李言,摆了摆手:“今天不讲那么多礼数,这里没有皇上,也没有太子,只有父子,叫我父亲就行了。”
“呃”“好吧,父亲!”李言也不扭捏的人,果断的叫了出来。
李世民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正色说道:“别说,你之前没有提,我也没有注意到,一般能稳住前三代的,最起码都能有百年以上的国运。”
“而稳不住的的话,基本上就是一两代的命,就算传到三代以后,基本上也都是权臣们的傀儡了。等到权臣们顶着大义的旗帜,潜移国祚之后,面临的就是改朝换代,新的王朝了。”
“伱说这是为何?”
李言能感觉到,李世民在尽量的淡化两人之间悬殊的地位,创造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让自己帮他解答难题。
而李言也是想让李世民成为先驱,将贞观朝当做一个试验田,来测试自己的一些想法。两人一起,集贞观朝丰富的人才之合力,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系统交予的特殊任务。
李言隐隐有一种感觉,真正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还是前三代。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开国时朝,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王朝的一切都在这时候打下基础,若是开国开得好,国运自然绵长;若是开国不行,就是勉强撑到数代之后,积重难返,更难改变。
若想决定三百年之后的问题,仅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等到自己继位时,或许一切都定型了。唐初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是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上,一个少有的繁华盛世。
自己若是不能利用他们的力量,恐怕特殊任务就会十分艰难。
想到这里,李言下定了决心,放下了心里的顾忌:“父亲,你知道在汉武帝时期,武帝从西域引进了一样东西,几乎改变了后世的战场形态,你知道是什么吗?”
李世民一愣,李言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谈起了武帝时期的事情,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奇怪,他知道,李言不会无的放矢,所问的问题,必然和自己的问题有紧密的关系。
而往往越重要越核心的问题,越是不能说的太过直接,得绕着来,李世民深谙此道。
只是没想到,李言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习惯和定力。
李世民很老实的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武帝大举北征,又打开了丝绸之路,万邦来朝,引入中原的东西太多了,你指的是什么?”
“父亲,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汉代以前,青铜兵器占据军事舞台;西汉初期,开始大规模使用铁质兵器,同时夹杂着一些青铜兵器。”
李言斟酌着说道:“而随着武帝打通西域通往中亚的商道,冶铁技术和锻钢工艺开始飞速进步,钢铁兵器兴起。到西汉末期,钢铁兵器已逐渐将盛行约两千年的青铜兵器挤出战争舞台,冷兵器进入鼎盛时期。”
李言一说的顺嘴,名子里面就少了修饰,使用了很多后代词句。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李世民大概也能听明白李言的意思,做到无障碍理解。
虽然对于一些,中亚和冷兵器之类的名词还是有些疑惑,可他关心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也没打断李言,静静的听着。
“父亲知道,这个精钢是比铁更加坚硬的存在,虽然现在我们大唐最普通的士卒用的还是铁质兵器,但只要是伍长以上的军官,使用的都是精钢制成的兵仞。”
“自从武帝时期,大汉从西域引进了精钢锻造技术,从此大汉上层就有了精钢制成的高强度武器,相比于铁质武器,它更加坚韧,锋利,有弹性,远胜铁质武器。”
“而精钢是怎么来的,父亲可知道?”
李言开始发问了,李世民不能再沉默,虽然他什么样的兵器都用过,但对于精钢如何铸造却不基了解,于是含糊的说道:“这个制做工艺,将做监里应该是有的,具体是怎么个流程,朕还没有注意过.”
“其实孩儿也不知道详细的精钢铸造流程,大约需要十多道工序吧!”
李言坦然道:“不过,大体上来说,是两个流程,首先从山里开采含铁量大的铁矿石,经过锻烧,提练出生铁,最早的铁质品,就是这种层次的东西。”
“不过它含杂质高,坚固性不强,很容易断裂,所以只能用在一些农具上,制成武器也很容易损毁。”
“而精钢就是从生铁进一步提练出来的,用更高的温度锻烧,反复锤练,然后低温粹火,周而复始,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一步步将生铁里面的杂质全都挤出来,最后才成了精钢。”
“所谓百炼成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