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以史为鉴(二)(1/2)
第757章 以史为鉴(二)
李言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到后世都让无数人为之侧目的丰碑,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开口。
他知道,李言只是在做铺垫,真正的重点还是后面,所以没有打断,只是颔首表示让李言继续说下去。
李言会意,继续分析道:“而秦朝未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力拔山兮气盖世,于万军中之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楚霸项羽,又是何等的不可一世。”
“蔑视群雄如视草芥,巨鹿一战五万对四十万,一战而定天下,诸侯跪迎,莫敢仰视。”
“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建立的西楚,却连五年都没管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又起,最后三分天下,终被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所建立的曹魏政权所吞,可甚至等不到天下安定,就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氏所窃。”
“南北大乱数百年,至前隋文帝杨坚一统寰宇,九州归一,可依然免不了始皇覆辙,二世而亡,被我李氏取而代之,接掌神器。”
李世民这时眉头紧蹙,情绪已经有些渐渐不安,逐步失去耐心,整个人显得颇为烦燥。
做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江山永固,世代流传,以往的那种江山流转,他最不想看到的。看到史书上一代代江山,一朝朝轮换,即让他触目惊心,又后怕不已。
以前少年时,每当看到史书上描绘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逐鹿场景都让他热血沸腾,憧憬不已,恨不得跃马扬鞭,凭手中七尺长槊,搅动宇内乾坤,打出一片火红的江山。
可现在当了帝王之后,再看到史书上那一行行的字,一慕慕的场景,都让李世民极度的厌烦和暴燥。
恨不能将史书撕成碎片,以往那一个个让人崇敬的乱世枭雄,现在再看来,是那么的刺眼,都是些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都该抽筋扒皮、挫骨扬灰。
但李世民是明君,亦是智者,知道杀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楚霸王,亦或是魏武帝隋文帝,都不是心慈手软的人,哪个人手上不是粘满了鲜血,若是杀人能解决问题,他们也不会吝于举于手中的屠刀。
李世民也是这样的乱世走过来的,他深知,问题的核心不在野而在朝,不在臣而在君,不在于那些趁势而起祸乱天下的反王,而在于朝庭和统治者能否治理好天下。
让这个世道海清河晏,让无数的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所以李世民当了帝王后,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一刻也不敢懈怠,战战兢,一个囫囵觉都没有睡过,整天扑在朝政上。
对外,在大唐遇到灭顶之灾时,以皇帝之尊亲自去便桥,拦住突厥肆掠中原的铁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儿子去反贼的营中为质,并封疆割地许官赐爵,软化罗艺的造反决心,为朝庭争取时间。
对内,包容那些老臣的倚老卖老,在朝堂上搅风搅雨,撺掇着自己儿子们相互残杀,容忍萧禹和魏征这样的倔强脾气,整天骑在自己头上指指点点,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这步步的退让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千金买马骨,以身做则,让才能之士都能效仿自己,群臣群策群力把江山治理好,而不是去挑动矛盾,扯旗造反。
但就这样,燕郡王罗艺、庐江王李媛、义安王李孝常、长乐王李幼良等接连造反做乱,甚至这些人里还有本应成为皇族羽翼的李氏宗亲们,他们不是为了天下百姓,纯粹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可以说李世民无时无刻的不在想着,怎么样让江山永固,永远在李家的手中,而不是未来被其他的世家大族或者地方反王们所取代。
李言提出的疑问,李世民早就想过无数遍了,由其是那些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为什么他们守不住,项羽和曹操就算了,李世民自认自己能力在他们之上。
提到赢政和杨坚,李世民就有点踌躇了,这两人建立的王朝,和在他们当政时期王朝的强盛程度,都不是现在的大唐所能比拟的,李世民自觉这两人都不是昏君,不然也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
可连他们都守不住自己的江山,自己行吗?
前两者至少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把天下搞定,可后两者呢,不但完成了大一统,还治理的颇为强盛,可前脚撒手人寰,后脚天下就乱了,是继承人没选择好,还是江山本身就不牢固呢?
胡亥还好说,时间太远了,历史上记载的就不是个好东西,更是勾结大臣擅自篡位的。
可杨广之事就发生在自己的眼皮下,历历在目。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