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李世民的顾忌(2/2)
第二个是生气李恪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一而二再而三的去挑衅侯君集这么一个军方重将。他真当侯君集是吃素的,乱世刚刚结束,这些人刚刚才从沙场上下来,他们的刀口上还滴着血呢?
他们真的疯起来,连皇宫都敢攻打的,皇帝的脑袋在他们眼里,也是肉长的,皇权抵不过他们手中的钢刀,上一个肆无忌惮向文臣武将们下手的皇帝,已经在江都被勒死了。前车之鉴,谁不害怕.
这些悍将们见惯了王朝更迭,从心底里不会把现在的大唐太当回事,前隋文帝时期,实力不比现在要强大多了,周围十多个国家和势力的使者前来朝拜,突厥的可汗还要隋文帝下旨册封。
那时候文臣如云,武将如雨,国力何等强盛。
但不过二世,就轰然坍塌,被大唐取而代之了,谁知道大唐又能延续多久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自己面对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也得小心翼翼的去处理,以抚慰为主。而李恪一个毛孩子,却不知天高地厚,拿着程蕴良的一封折子就奏了上来,自己明明都驳了回去。
却又不甘心,先斩后奏,撺掇着魏征,竟然带兵去搜查侯君集的府邸。
要知道,侯君集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一大批出身和经历类似的军方将领,身为朝庭的国公,右卫大将军,和皇帝的关系这么亲近,却被李恪这么一个小字辈的人欺负到这种程度。
非但那群秦王府的将领们有意见,就是其他派系的将军们也是暗暗不满。
大家多年带兵,刀里来血里去的,都是在死人堆滚过多少回的人了,侯君集为了大唐一家老小都死光了,就是贪点钱财那又怎么了,何况还是战场上缴获的,又不是喝兵血,从朝庭的公帑里苛扣下来的。
你李恪一个靠着父荫才当上亲王的毛头小子就这么看我们不顺眼,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整,没有我们这些人抛头胪撒热血的,你有什么资格当上亲王,享受现在的荣华富贵和高高在上?
对于侯君集贪污一百万公帑的事情,李世民不是不相信,也不是查不清楚,是压根就不想管。
大唐刚刚从乱世中走过来,立国不久,骄兵悍将的群体很庞大,而且背方还有突厥年年寇边,时时威胁着大唐的安全,朝庭还要倚重这些人为大唐抵御外寇,保家卫国。
将帅私吞缴获的事情司空见惯,李世民就是从一个将军一步步走过来的,他能不知道吗?
正是因为朝中多次弹核军将贪污的事情被李世民压了下来,所以魏征才有所顾虑,做为一个老臣,魏征是知道这里面的轻重,知道李世民的为难的。
李恪一个初生茅庐的牛犊子,却不知这里面的厉害,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随便处置犯罪的臣子,将前面的事情都办好了,这才找到魏征,把形势给逼到了墙角处。
而且侯君集一次就贪污一百万贯,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魏征也想杀鸡敬猴,震慑一下朝中武将们的贪腐之风,多少让他们有些收敛,别那么张狂。
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直接越过皇上,抄了侯君集的家。
可是魏征是个文官,他也未必能衡量到此事背后的利害得失和影响之大。实际上这件事情非常危险,因为李恪触动的是整个武将体系的整体利益,容易引起诸将的反弹。
当然了,若是证据确凿的话,他们不会以侯君集贪污的事情说事儿,但马上就要展来的定襄大战,这些将领们若是态度消极,出工不出力,就够李世民喝一壶的了。
李恪此举直接将李世民给放到了火炉之上,其实证据并不难找,就像岑文本说的,一百万那么大的一个瓜,只要想找,肯定就找得到,这么一笔财富,总要有个落脚点。
何况,窦氏的福源盛就在那里,再讲信用,皇上要查,他们也不敢隐瞒,所谓的死也不会透露主顾的一丝秘密,那是不包括皇上的。
但李世民要是真的查出了证据,不但是个诺大的丑闻,而且依律侯君集一家老小都保不住。若是真的杀了,兔死狐悲,诸将就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庭,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就算是李世民面对这种事情,也不敢深究,还得维护侯君集,不然万一将军们认为是李世民要兔死狗烹,要卸磨杀驴,行汉高祖故事,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可若是不杀,朝庭威信何在,律法军规何在,贪渎百万公帑你都不处理,那以后律法在臣民们的眼中就是一张废纸了,这对朝庭的恶劣影响更是无比的严重。
进退唯谷,李世民深知这里面的轻重,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天大的灾难。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