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我家公子有请(2/2)
而且折扇用起来确实方便,方便收纳,方便携带,竹骨可以雕刻,扇面可以做书画,既能把玩欣赏,又有实用价值,再加上材料也不算多贵的玩意,于是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明朝永乐时期,一把好的折扇能卖到二三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要知道那时候一套独门独户带小院的房子,也才二三十两而已,一把扇子能和房子一个价,可见其中暴利。
说来也是好笑,日本起源的折扇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国起源的团扇,也成了日本上流的时尚之物,就连后世火影忍者宇智波家族的家徽,都是中国团扇造型的.
鲁锦穿越之后,有段时间就发现没见过折扇,跟许多人打听过,大多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少数人只听说过,却不知折扇长什么样子。
而且元末这个时期的折扇,就连日本那边的形制也没发展成熟,此时日本的折扇,还多以三根扇骨,五根扇骨的居多,折数较少,扇子展开的幅面也小,而且只在单面裱纸,不够坚固,非常容易损坏,并不是后世常见的那种折扇。
后来等到明朝自己做折扇的时候,中国这边就已经发展到最少九根扇骨,折扇展开幅度也大大增加,展开之后几乎接近180度的形制了,然后这种大展幅,最少九根扇骨,正反两面裱纸,扇面提字作画的折扇,后来又传回了日本.
鲁锦直接一步到位,让工匠把后世那种完全体的折扇搞了出来,于是3.0版的完全体折扇,就提前五十年在江西问世了。
江西行省三面环山,犹如一支宝瓶,北面的长江从瓶口处横越而过,江州,也就是后来的九江,就是这支宝瓶的瓶盖。
江西的西北面就是鄱阳湖,又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赣江,纵贯全省,成为这个时代江西的交通要道。
而南昌的位置可谓绝佳,坐落于鄱阳湖平原的西南边缘,紧邻元末三大沿湖产粮区之一,江西近些年又未逢灾害,人口十分稠密,粮食人口都十分充足。
南昌又位于赣江主航道旁边,江西有名的丝绸,瓷器,纸张,药材,全都要从赣江运输,最终在南昌这里汇聚,可谓全省精华都汇聚于此,文脉自然也十分鼎盛,这就给魏梓明创造了机会。
这家伙的店铺开业之后,也不管如今才刚刚三月开春,天气还凉着呢,每天开门之后,就拿着把折扇走到门前,唰的一声将扇子抖开,一面做山水画,一面题诗的折扇就在胸前展开,然后扇来扇去,立刻就吸引了路过的文人骚客们的目光。
折扇嘛,稀罕物,大家都没见过,有瞧稀奇的上前询问这是什么东西,魏梓明就立刻在门前跟人吹嘘起来,什么高丽进贡,倭国所制,前朝的皇亲贵胄,达官贵人们才有幸一见的东西,种种唬人的噱头一说出来,立刻让众人看的目不转睛,也让折扇身价倍增,上了档次。
接着魏梓明又说自家偶然在贵人府上见过一次,便研究制作之法,又经本土化改良,使之更加坚固耐用,又以丹青书画装饰,实乃文人墨客怀袖之雅物,再加上可以定制书画扇面,更是赋予了折扇‘天下没有第二把同款’的独特商品属性。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魏梓明便又讲了一番自家折扇的形制特点,两侧大骨要内扣,夹紧纸扇,两头紧,腰部松,聚头和散尾等等特点,听的围观众人津津有味,等终于有人询价时,魏梓明立刻报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
最便宜的空白折扇也得500文起步,稍微在单面写两到四个字,就得一两银子,要是双面带字的起码二三两,带画的更是不低于五两,没有十两别想订制,若是名家题写的折扇,甚至能卖到二十两以上,这等于是将字画和折扇放在一起卖了。
围观众人听到这个价格,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特么的简直是抢钱啊!
不过魏梓明口口声声,前朝贡品,外国方物,提前就把折扇的档次提了起来,大家就算嫌贵也没办法,谁让他这买卖蝎子粑粑独一份呢,整个大元都别无分号。
于是虽然众人嫌贵,但还是有不少豪客忍不住掏了银子,开业当天就卖出去不下十把,这买卖看的旁边卖字画的都眼红了。
但魏梓明也不傻,他是来搞情报的,不是单纯做生意的,钱可以不赚,但不能跟当地人结仇,当天傍晚便提着礼物去隔壁几家字画店串门,和几个书画店铺老板约定,以后可以请他们来给自家扇子作画题字,赚了钱大家一起分,每把扇子给他们一到五两不等。
这提议一出,周边几个书画店老板顿时对他热情备至,还一起出钱请魏梓明去宴饮,魏梓明趁机跟他们打听当地的名流学士,豪强贵人,理由自然是可以把扇子卖给谁,哪家的钱好赚,又可以找谁约稿,作画题字卖大价钱。
书画商们不疑有他,毕竟现在这卖扇子的收益也有自家一份,纷纷帮忙出主意,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魏梓明也很快将南昌的情况了解了一番。
等宴饮结束,魏梓明回到店中将收集的信息汇总一下,挑出有用的重要信息,比如元廷在龙兴路的万户是谁,当地官员都是哪位,本地有什么豪强名士,然后将这些信息再跟阴店的大车店那边对一下。
阳店的魏梓明这边负责接触名流,收集上流信息,寻找有价值的重要目标,然后具体操作和跑腿,就交给阴店的大车店这边,他们假冒挑夫货郎的身份,四处搜集道路和水文信息,哪条路可以行军,哪条河可以过大船,统统记录成册。
还有一些重要目标人物,也是阴店这边派人去找去跟踪。
就这样过了几天,魏梓明还真打听到了汪大渊的消息。
汪大渊,字焕章,1311年生人,现在是至正十二年,也就是西历1352年,汪大渊今年41岁,比鲁锦估计的要大一些。
此人19岁独自出海,两次深入大洋,往西最远去过北非,往南最远去过澳大利亚,他第二次出海归来,正好是至正十年,也就是两年前。
汪大渊回来后又在家乡出版了《岛夷志略》这本书,此书一经问世,顿时让汪大渊名噪一时,当地书商哪个没听说过他的大名。
也是时间赶得巧,鲁锦要是早两年找他,兴许汪大渊还没回国。
魏梓明得知此人消息顿时大喜,向人问了汪氏所在,得知他家住在施尧村,立刻让阴店那边派人去找,等阴店那边确定汪大渊本人就在家住的时候,魏梓明立刻备了礼物前去拜访。
只可惜连续找了两三次,都恰好赶上汪大渊不在家,但还是成功让汪氏家仆注意到了他。
汪大渊回家后得知有人连续三次来寻他,这人还是个从反贼地盘里逃难来南昌的读书人,犹豫再三,还是派家仆去城里请他上门。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