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还是在下(2/2)
田赋已经在跟着自己做事了,但是霍韬那边可以借机加强一下联系。
至于其他人……
裴元入京的时间太短,职权范围内也打不上什么交道。
只有一个刑部的郎中留志淑短暂接触过,也还算相谈甚欢。
裴元想着对方在刑部这样的要害衙门,或许能用的着,再说,就算他外放了,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仍旧去杭州做知府,那也属于很关键的位置,于是也给他去了个喜帖。
裴元对留志淑来还是不来,都不抱特别的期待。
纳妾这种事,本就不是上台面的正事,也算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了。
至于臧贤,裴元就有些犹豫了。
这家伙身为朱厚照的男宠,又是有名的政治掮客,把他放进这样的场合并不是特别的恰当。
但是想想这货能操盘为宁王恢复私兵的事情,显然对朱厚照也没那么多忠诚。
裴元对一个政治掮客的操守没有任何的期待,但裴元想要坐上牌桌,却离不开这等人的牵线搭桥。
裴元对后世的一个,如何判断一个人开始政治边缘化了的说法,记忆犹新。
那就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议,开始没有通知他的时候,这个人就开始边缘化了。
裴元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处境。
现在的京城是各方力量角力的战场,对权力的瓜分和媾和,无时无刻的在发生着。
裴元现在的身份地位虽然差点意思,但是等他从山东回来,绝对会成为这大明朝举足轻重的力量。
那时候,牵扯到一些利益的瓜分,总要有人来叫自己上桌吧。
很多需要横尸遍野、肝脑涂地才能换来的东西,很可能只用几张纸就能搞定。
别的事情不提,给太仓放血的这一桩,就让裴元很有感触。
裴元有很大把握,这绝对不是个别人拍拍脑袋,就采取的行动。
这绝对是周密的,系统性的,甚至是很多派系通力合作下达成的结果。
裴元上次给王敞说起时,还是收着说的。
整个过程对太仓银的瓜分,只是表面上很微不足道的东西。
数百万两太仓银很多吗?
确实很多!
因为朱厚照那个被吹上天的败家爹,把大明几代积攒的家底,全都祸祸没了。
弘治皇帝一度被吹成世之贤君,《明史》也给了很高的评价。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可是这个评价和崇祯很节俭,但是每顿饭搞一堆山珍海味一样,充满了违和感。
孝宗皇帝是怎么钱的呢?
那就是搞宗教。
朱厚照是贩卖元宇宙理论,点小钱丰富业余生活,顺便的,还能用这种尊崇牢牢地稳住了雪区。
朱厚照本身在宗教上的钱并不多,他连弄点地供养个佛寺都能被怼的灰头土脸,就算最被人诟病的修建豹房,修了五年也总共才了二十四万两银子。
那对比一下历史评价为“恭俭有制”的孝宗皇帝呢?
孝宗皇帝在“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勾给边,而取入内府。”
这位勤俭皇帝倒是不吃山珍海味,却直接搞宗教活动把太仓干破产了。
那既然如此,已经破产的太仓,短短数年内又哪来的这几百万两银子呢?
——刘瑾:还是在下。
这件事可以从之后担任户部尚书的王琼的私人笔记中得到印证。
他在私人笔记中记录了这次的太仓放血行为,而且还明确说“刘瑾用事,太仓库银积至三百余万”。
王琼可是满朝文武中少有的没有谄媚刘瑾的人物,就连他都能如此说,那么充盈国库的功劳,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刘瑾的。
裴元在察觉到这次给太仓的放血行为后,已经慢慢的撕开了表面的那层纱,看透了后面的深层逻辑。
表面来看,这只是一场大秤分银的团伙的窝案。
利用一场平叛,大家开开心心的把没法长久储存的粮食,换成了可爱的白银,然后瓜分了事。
但是白银却不是普通的物品,它的金融属性,才是最重要的一面。
随着白银的减少,和朝廷府库被掏空,势必会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会出现钱贵粮贱的现象。
金钱和粮食,将会因为流通性的减少,人为的被制造一个巨大的剪刀差。
于是同时,南方豪族正在土地上大量的种植,桑树,制造布,丝织品,生产铁器、瓷器,然后通过贸易,将那些经济产物,变成白银。
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整个世界的商人都在寻找白银,然后流入大明,换回精美的商品。
也就是说,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南方的经济形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开始酝酿出依赖商品经济的社会结构,也酝酿出了手握大量白银的南方经济体。
而这贪婪的白银经济体,迫切的希望放大与农产品的剪刀差,从而更好的将他们的财富变现。
太仓银的这一次枯竭,可能只是偶然性事情,国家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着这种不正常的对白银的渴求。
但是当裴元想到这些的时候,脑海中瞬间就跳出了四个字,“一条鞭法。”
这个号称给大明续命百年的大改革,主要的思想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从此以后,朝廷不再缴纳各种实物,完全以银钱来衡量税赋。
这种变革的好坏,自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但是在裴元看来,这种强行推动白银需求的政策,和之前那故意放大白银与粮价剪刀差的行为,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就搭配的天衣无缝了?
大明的商品经济从一出现就像是一条贪婪又饥饿的蛇,它拼命的撕咬着尾巴上的小农经济,直到把自己也吃了下去。
裴元模模糊糊的有些想法,只是暂时还不能捋的分明。
“一条鞭法”离出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但真正的推行下去,还有几十年的光景。
这个被反复拾起,顽强执行的计划,没有一股合力的推动,显然是不现实的。
裴元甚至有一种荒诞的感觉,坐在那牌桌旁的对手不是“他”,不是“他们”,而是这个时代,是那些不可抗拒的历史剧变。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