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铁民入侵(1/2)
第203章 铁民入侵
韦赛里斯尚不知晓,当他接受高庭投降,带着近卫踩着玫瑰和鲜铺就的芬芳路径路进入高庭城堡时,君临兰尼斯特和提利尔已经打作一团。
韦赛里斯只在进城前,严令在外驻扎的军队不要踩踏农田,惊扰平民,俨然一副主人翁的态度。
说来韦赛里斯也是第一次到河湾地,向来听说这地方农业发达,果蔬遍野,鲜满园,如今只在行军时粗略看了看,便对“七国之粮仓”这个称号理解更深。
说起来,河湾地也是维斯特洛骑士制度的发源地。和大多人理解的南方不一样,河湾地民风尚武,强大的军事武备使得河湾地常常拥有成为战争中主力的实力。唯一可惜的是,也正因为河湾地民风尚武,武备充足,不缺粮食,使得河湾地的地方领主几乎每一个都能拉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地方领主通常心思各异,对南境守护提利尔家族多有不服。南境在历史大多数时期,地方领主和封君都不是一条心。
即便是坦格利安王朝统治时期,河湾地也只有第一任提利尔在伊耿强力扶持下能借着龙王的光压服一时。后来大家都知道。每逢境内大战,提利尔家族的封臣都会分裂开来,分散到各个阵营中。
说出来最有意思的是,南境是骑士制度的发源地,维斯特洛的骑士文化在这里浸染最深。然而也正是这个骑士文化最发达的地方,领主们的心思最多,每逢局势突变,每個人都会打自己的小算盘。
韦赛里斯已经听说,维拉斯劝降时,海塔尔家族和其封臣的骑士都选择了带兵离开。
韦赛里斯意识到海塔尔似乎有别的心思,但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迟了,这支约莫三千人的海塔尔及其封臣的军队已经走远。韦赛里斯好歹是个国王,不好自己去追杀这些自称只是忠于领主、要等领主做决定的骑士,显得气急败坏。
反正如今高庭已经得手,下一步就是旧镇,韦赛里斯带着兵马过去,管他们有什么心思。
说来也真是离谱,高庭如今这支两万人的军队中,只有几个可以做主大领主。比如佛索威之所以带兵在高庭,是因为他名义上要帮佛索威家族的女婿加兰·提利尔攻打亮水城——这是君临国王给加兰封下的爵位。
而更多的实权领主,比如罗宛、雷德温、塔利都在君临跟着充气鱼大人梅斯公爵。这使得韦赛里斯一时无法明确这些家族的态度,他们的骑士和一部分士兵是跟着维拉斯投降了,但领主的态度究竟如何还不好说,存在反复的可能。
而韦赛里斯的信鸦要求的是限时来高庭宣誓效忠,所以他还得在高庭等一等南境各地诸侯和城堡代理人赶来,再视情况决定接下来如何应对。
可以这么理解,韦赛里斯现在就像在高庭召集南境封臣一样,要等各地封臣和家族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到高庭集结,到时才能知道谁来了,谁没来,才好决定究竟要处置谁,怎么处理。
在等待时,奥伯伦亲王提出了一个建议:“陛下,高庭已经得手,待收复南境,是否可以考虑乘机择一地开一场比武大会,以宣扬您的威严和武功?”
韦赛里斯想了想:“比武大会?”
奥伯伦回答:“是的,陛下。南境尚武,河湾人对比武竞技非常热衷,正好您在这里召集南境各地封臣齐聚高庭,若是趁此契机,开一场比武大会,不仅可以收复南境人心,也可以宣扬您的威势。如何?”
韦赛里斯发现奥伯伦居然在考虑如何为他收复南境的军心民心,他原本以为以多恩和河湾地的关系,奥伯伦即便不会和别的多恩贵族一样,忍不住骑马过降营耀武扬威,也只会谨守本分,按部就班的做事:“倒是个好主意。不过如今南境局势还未必安稳。等确认海塔尔、雷德温、罗宛、塔利几家不会对抗,再将比武大会安排上。”
得到这个建议,韦赛里斯不由对奥伯伦多了分认知,这位首相远比他想象中要更尽责。
在维斯特洛,比武大会是一项可以包容一切需求的社会活动,无论是政治宣传,还是彰显武力,甚至单纯就是为了比武切磋。而且这两天韦赛里斯也感受到,南境的降兵和他带来的多恩的骑士们相处的不是很融洽。
若非慑于韦赛里斯的威严,国王和首相及时约束多恩骑士,不然任由一些不知分寸的家伙对南境降兵耀武扬威,恐怕双方说不定会爆发预料之外的冲突。
如此看来,比武大会也是一项稍稍缓解矛盾的举措,多恩兵马和河湾地的降兵没有打起来,双方心里估计都不太舒服,正好可以借比武大会疏解这种躁动。当然要是比武场上死几个人说不定还会加剧矛盾,但总归比武场的生死是荣誉的,韦赛里斯还能出来说几句话,把事态控制下来。
韦赛里斯对彻底解决多恩和河湾地的矛盾没什么想法,只望他们至少不要在自己面前犯事。当着韦赛里斯面犯事,等同挑衅国王的权威,那韦赛里斯少不得得砍几个脑袋来让他们想起来国王的威严究竟是什么。
虽然比武大会在劳勃国王时期泛滥到影响国家财政的地步,但举行一场比武大会,确实有助于收复南境的人心。比如劳勃征讨葛雷乔伊叛乱得胜后,在兰尼斯港举办的比武大会就非常有政治意义。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而且韦赛里斯还在想‘盐水入白塔’的预言,预期铁群岛也会掺和进南境的事情来。
果不其然,韦赛里斯甚至不用等。
只在他接受高庭一万七千余南境兵马投降的第三天,盾牌列岛就传来了铁民入侵的军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