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64章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1/2)
宰臣们各抒己见,从当前的整顿,到长远的治理,无一遗漏。
赵煦静静聆听,边听边思索。
如何整顿寺庙,他心中早有沟壑,待众人谏议告一段落,他心中的沟壑已然补充丰满。
现在已勾勒成一幅宏伟的蓝图。
“整顿寺庙之事,确实有点棘手,却也不用太过担忧······”
赵煦缓缓开口道,“只要我们有详实而严格的规划,便能杜绝历史上那种极端局面重现,重蹈覆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众人清楚,赵煦口中的极端局面,就是历史中几次灭佛行动。
佛教在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便有三万多座寺院,僧尼人数更是高达两百多万。
这是个十分骇人的数字,任谁都会咋舌。
当时北魏总人口不过三千多万,却有两百多万僧尼不事生产,不纳赋税,拖朝廷的后腿。
这样的景象,就是傻子都会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如同巨石压顶,北魏皇帝拓跋焘终于采取极端行动,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一刹那,全国齐喊杀光头。
有压迫便有反抗。
灭佛的决策激起了僧尼的强烈反抗,他们数次聚众起义。
虽被朝廷派兵平息,却也拖垮北魏国力。
这也为北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而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这种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大量的僧尼依旧占据着国家的资源,严重影响到北周的兵源和税收。
宇文邕深知,不改变局面,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再次发起灭佛行动。
佛教的浩劫再次来临。
到了唐朝,佛教逐步转变为帝王的政治斗争工具,他们利用佛教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故而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圣僧频频出现。
因而也有了“天下之财十分,佛有七八”之说,佛教也再次成为朝廷的眼中钉。
唐武宗李炎很不爽,他玩了把最大,也是最狠的灭佛行动,可以说是所有宗教的浩劫。
他不仅灭佛,顺便还把摩尼教、回教等一系列宗教一锅端,最终二十六万僧尼还俗,补充劳动力,增加朝廷税收。
赵煦深思熟虑道:“整顿寺庙,如同编织一张精密的网,得分步进行,还要环环相扣。”
“首先要痛击寺庙放高利贷的行为,这是寺院败坏的根源之一,必须将此事公之于众,在报纸上曝光。”
“对僧尼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罪责,胆敢反抗,就地镇压,用他们的血来洗刷对佛的玷污。”
“对信徒们来说,就是帮他们弄清楚寺庙背后的阴暗,从而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与芥蒂,这对朝廷非常有利。”
宰臣们频频点头,顺便拍了几下龙屁。
“其次便是对寺庙僧尼进行严格的考核。没度牒者,坚决驱逐出寺,回原籍从事劳作;考核不合格者,没收度牒,驱逐还俗。但这一步,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不可过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