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李氏二锅头(三)(1/2)
李唐想了想,说道:“今年的耕种已经结束,本县会发布政令,从明年开始鼓励百姓种植高粱,按照民间每石一钱五的价格,酒坊按照每石两钱的价格收购,县衙还会给种植高粱的百姓发下补贴,每石补贴一钱,如此一石高粱可以卖三钱,也就是三百文左右。”
虽然如今琼州府的气候很冷,但是高粱的适应性很强,在如今的琼州府也能做到一年两熟。开春三、四月种植一次,等到了七、八月还可以种植一次,产量是很客观的。
而且高粱的产量在一亩四百到五百斤左右,一户有二十亩耕地的百姓种植一年下来,扣除吃喝、交税等开销,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收入,完全可以靠种植高粱过上好日子。
“在明年第一批高粱收获之前,酒坊先用囤积的五百多石高粱酿酒,同时本县会委托张家从雷州府等地代购高粱回来应急。”
不过周处还是有些担心,说道:“太爷此举的确很好,只是酒坊的十口天锅产量很大,每月差不多可以消耗一千石左右的高粱,按照一石高粱三钱银子的价格,每个月光是买高粱的支出就有三百两,加上其他的各种开销,每月酒坊的支出能有五百两以上!”
“太爷啊,这么多的开支,咱们的酒坊能赚钱吗?”
李唐说道:“肯定能赚钱,如果高粱供应充足的话,这个酒坊一个月就能出酒七万多斤,本县准备定价每斤高粱酒一百一十文,扣除收购高粱、人工等各种开支,酒坊每个月至少有六千两以上的收入!”
周处和马川闻言面露喜色,又一个每月入账数千两银子的工坊,以后昌化县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于是周处笑着说道:“太爷,这样的好酒必定要有一个好名字,太爷来起个名字吧”
李唐沉吟一下,说道:“这种高粱酒是本县改良酿造的,便要冠以本县的姓氏。此外这种高粱酒去掉了头一锅,取用第二锅以后的酒,所以就叫二锅头酒,名字嘛,就叫李氏二锅头,如何?”
“好名字!”
“这个名字一定能名扬大明!”
马川和周处纷纷叫好,而后世的北京二锅头酒就此被李唐带到了大明万历年间,比历史上早了好几十年。
随后周处便找人开始准备酒坛子的封贴,并且请人在上面写上“李氏二锅头”五个大字。
酒坊众人一直忙碌到夜幕降临才停下,众人虽然很累,但是每个人脸上挂着笑容,有这样的好酒出产,酒坊肯定能长久发展下去,众人的工钱也更有保证。
当晚风吹过,酒坊中的热气飘散不少,所有在酒坊里做工的酿酒师傅和伙计都被叫了过来,李唐笑着扫视一圈,身后周处低声说道:“太爷,酒坊里的人全来了。”
李唐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今日咱们酒坊正式出酒,诸位都有大功,主事周处和几个酿酒师傅每人奖两个月的工钱,其余伙计每人奖励一个月的工钱。”
话音未落,周处等一众酿酒师傅、伙计顿时欢呼了起来,甚至有几人都激动得留下泪水。
不过随后李唐的脸色便严肃了许多,说道:“不过本县还是要再重申一番:从今日起,如果你们或者家人在日后开设酒坊,或者与别的酒坊有任何来往,本县一定会查到,到时候本县定会让马典史带人上门,好好照顾一番!”
众人闻言顿时浑身一震,所有人都忙不迭的点头答应着。
随后李唐勉励众人好好干,便带着马川回县衙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李唐便再次来到酒坊,只不过这次李唐不是为了酿酒的事情,在酒坊巡视了一番,便开始在酒坊四周查看,准备再找一处合适的院子做工坊。
随行的典史马川和兵房司吏施百谷有些诧异,最近县太爷开工坊“上瘾”啊?玻璃工坊、灯具工坊、酒坊,现在又要找地方再开一处工坊,虽说工坊肯定是赚钱的,可这也太快了。
不过二人不敢说什么,跟着李唐还是非常殷勤的四处查看,到了下午时分便找到了一处合适的院子。
关于制作酒精的工坊,李唐准备让医学训科施百谷来管理,毕竟这处工坊以后生产的物资,基本上都要装备给各部人马的。
李唐命人找来这处院子的主家,这里距离酒坊不远,只相隔了两条胡同,彼此关联起来很方便,而且院子大小也合适,虽然只有一进,但是正房数间,两侧还各有几间厢房,门口也有数间倒座房,作为工坊是足够用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