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心拔凉拔凉的(2/2)
苏定方与他比较熟,到了岭南也好沟通,他没什么意见。
岭南水师未来会是大唐在海上的重要军事力量,邹浩然和李2都很看重,为了避免水师受到过度关注,决定挑1些年轻的将领培养。
刘仁轨是大唐为数不多有过水战经验的年轻将领,还是历史上有数的打过大规模海战并获胜的名将,邹浩然自然就想到了他。
不过他的资历确实太浅了,直接接手水师的组建很难服众,让最近1两年声名鹊起的苏定方挂名不失为1个好的选择。
将整理的1些火器部队的练兵方式交给李道宗,邹浩然便打算启程前往岭南了。
在走之前,他还有1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长安建立起1个无线电收发站。
这个时代的交通状况实在太糟糕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动不动就要以月为单位,太不方便了。
岭南更是距离中枢数千里,邹浩然不可能指望马匹船只来与长安保持联系,大唐本身的信鸽与缴获的信鹰也难以适应南方那种复杂的自然环境,还是需要用更可靠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空间中有1个大箱子,里面全是些违规改装的无线电设备和元器件,邹浩然用这些东西攒出了几台大功率的收发报机,又让将作监帮忙做了几个大型的铅酸电池组。
大唐的天空很干净,只需要在山南东道建立1个中继站就能完成1个无线电收发网络。
设备有了,就差发报员和设备维修人员了。
不过培训发报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是个长期工程,尤其是设备维修人员,整个大唐除了他邹浩然,没人认识那些电子元件到底是什么,更没人知道无线电是怎么回事。
所以邹浩然把电报机、配件和1些维修方法留给了李丽淑,让她慢慢研究,负责长安的无线电收发站的运转,算是给她找些事情做,免得她无聊。
发报员的培训要简单1些,照着工作守则多训练1下就好了。
邹浩然不太相信外人,便让小苗负责长安的发报工作,令狐修穆则跟着他前往岭南,负责秘书工作的同时兼任岭南的发报员。
对3人针对性的培训了十多天,确定他们能够完成收发报的操作之后,邹浩然终于启程了。
与其他人偷偷摸摸的往岭南派人不同,邹浩然南下的动静很大,仅是马车就有上百辆,还有数百匹马,随行的人员数量超过了1千。
这些人当中有苏定方带领的火器营官兵,有百家门的人,有李2提供的匠人,还有从蜀中带来的武者等等。
队5于贞观5年腊月十6出发,浩浩荡荡的往潼关方向去了。
见到队5中载满的货物,大家总算是相信他去岭南真的是为了做生意。
李丽淑1直送出2十多里才在邹浩然的劝说下恋恋不舍的回去。
1行上千人的赶路速度很快,腊月2十1便到了洛阳地界。
邹浩然并没有选择直接走大运河,而是继续选择6路前行,过南阳、襄阳,于贞观6年正月初6到达江夏休整。
江夏是邹浩然选定的中继站所在地。
队5在此地休整了十天,等中继站建好,风力发电机与电池组布置完毕,邹浩然将中继站交给李君羡派来的人,然后便换乘船只,沿着长江往东。
中继站没有太复杂的设备,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南北的通讯更稳定1些,没有它并不影响电波的传输,只是需要多发几遍电文而已,所以邹浩然并没有多上心。
沿江而行,在钱塘口换成海船,1路不停的赶路,邹浩然终于在2月初到达新州。
这时候的海船很不给力,只能跟着季风跑,邹浩然1见到冯盎,立刻要求船厂开始造飞剪船,来加快海上赶路的速度。
冯盎原本以为他来到岭南,说什么也要好好休息1下,适应岭南的环境,没想到他1来就开始投入到工作中来了。
“贤侄啊,陛下有没有旨意给老夫?”
冯盎不太关心邹浩然来岭南做什么,只想知道皇帝的态度。
“冯叔,陛下没有传旨意过来,您有什么事情想问陛下,可以直接与陛下联系。”
“别闹,6百里加急文书在路上都要跑2十多天呢!”
“我没闹,不信我立刻联系陛下。”
冯盎朝他投来关爱智障的眼神。
你小子是不是赶路的时候累坏了脑子?
邹浩然用行动证明了他脑子没坏,纯粹是老冯少见多怪。
他发报给李丽淑,不到3个小时,李2的旨意就到了老冯手里。
老冯不太相信隔着几千里传信的技术,不过旨意上1口1个“朕”的自称,他不信都不行。
在大唐可没人敢冒充皇帝。
有了与皇帝快速沟通的渠道,冯盎终于放心了。
在他看来,皇帝可以直接了解岭南的情况,远比他每月发1份奏疏有效,也足以证明皇帝将岭南纳入朝廷直接管理的决心。
之前他很担心皇帝的岭南开发计划是安抚他的缓兵之计,邹浩然这种人也不会真的来岭南受罪。
现在好了,邹浩然真的来了,他也有了直接和皇帝通信的渠道,接下来只要让皇帝看到冯家没有自立的想法,冯家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李2很给冯家面子,在旨意里盛赞冼夫人的功绩,并宣布在岭南各地为冼夫人立庙祭奠。
承认冼夫人的功绩便是在展示朝廷对待冯家的态度,冯盎十分高兴,派人给皇帝送去了1船特产感谢皇恩。
冯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不关邹浩然的事情,他来岭南的目的很明确。
立足!
北方世家豪强林立,赚钱可以,却根本没有他发展的土壤。
岭南不1样,在这里只有1个冯家和几个比较大的俚人势力,朝廷的统治力微弱,世家豪强伸不进手,只要能在岭南站稳脚跟,他就不怕任何人了。
不过让他感觉很蛋疼的是,岭南的现状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除了新州有前期到达的人员做的1些基建工程,岭南的基础条件几近于什么都没有!
人口数量不足,质量更是堪忧,想找几个读书识字的人都费劲。
在新州附近转了1圈,他的心拔凉拔凉的。
要在1片不毛之地建立起根基,难度可能比在长安那等精华荟萃的地方难上几十倍。
不过路是他自己选的,咬着牙也得坚持下去。
大唐真的没有比岭南更好的地方了。
从0开始又怎么了?
只要没人管着,累点苦点根本不叫事!
他用了十来天的时间考察新州附近的情况,决定和老冯深度合作1把,先把新州的基础建设搞起来,至少要让这里的人先吃饱饭,高岭土、铁矿、煤矿等矿产也要开发起来才好。
首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老冯已经在大量培养木薯、红薯和高产稻种了,农业上有了1定的基础。
邹浩然要做的就是照搬后世岭南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建立起1套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
吃不饱饭,别说是在这里立足了,李2心心念念的水师都建不起来。
不过老冯对他提出的农业模式持怀疑态度。
“把鱼塘、桑林、养猪养鸡鸭鹅放到1起就能增产了?贤侄啊,你没有种过地,老夫建议你去城外的田地里看看再说。”
老冯的反应在邹浩然的预料之中。
“我自己投钱,先建立1个模板,如果能成功您再推广下去总可以了吧?”
“那便等你成功再谈,岭南原本底子就薄,不像你能经得起折腾。”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