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得五寸,退三寸,尤存两寸(1/2)
蓟州城中,大明的六部高官凡是在京的,此刻都聚集在这里。
看着皇帝那郁郁不乐的表情,周应秋硬着头皮劝说道。
“陛下,天寒地冻,收兵吧。”
“那是大宁卫,宣德之后就再也没恢复的大宁卫啊。”
听到周应秋的话,朱由校颇为不舍的说道。
“大宁卫在手,京师再也不惧他林丹汗南下了。”
“陛下,大宁难得,但百姓更难得啊,不管是士卒还是民夫,此刻都有些顶不住了。”
看着皇帝脸上的表情,袁世振抽了抽鼻子,语气中也满是不舍。
但他明白,这个时候不撤也得撤了。
“两场大雪,天寒地冻,道路湿滑,沟渠难掘,军卒、民夫冻伤无数,现在就是打下了大宁卫,来年不管是喀喇沁人还是朵颜人复来,恐怕都守不住。”
“是啊。”
这时,兵部黄克瓒也开口道。
“今岁我大明铁器、农具、火药、战车等俱有不足,但已经招募七万喀喇沁部民,来年若是再攻喀喇沁,可以之为向导。”
“到时定如汤泼雪,举手可破。”
“。。。”
听到黄克瓒的话,朱由校双手捅在袖中,眼神幽幽的看着在场群臣。
而群臣们的脸上,也俱是不舍。
舍不得,真的舍不得。
大宁在手,往东克复营州卫可联通广宁,往西克复平州卫可联通宣府,到时候京师就能将防线北移,北京城就再也不用担心抽冷子让人给干到城下了。
去岁之时,林丹汗领人在古北口外面晃荡一圈儿给京城造成的惊吓,群臣至今心中尤记。
但这次京营和蓟州两地兵马出动,其间所暴露出多少年没打过大仗的后勤调度问题,让无数人心惊。
关内还算好,而一旦出了关外,辎重粮草就运不上去了!
这要是拖的时间长了,四万将士就有覆没在关外的风险。
“撤。”
沉默半响之后,朱由校才咬牙道。
“让戚金所部后移,撤往会州卫修整。”
“满桂所部撤往兴州卫。”
“臣等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周应秋。”
“臣在。”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连忙躬身应道。
“年终了,准备大计,监察寺糊名,吏部定升罚,锦衣卫从旁监督。”
“你先回京中做准备。”
“臣遵旨。”
咽了口唾沫,周应秋眼珠子左右一瞧,躬身应下。
挥手让其他人都出去,留下了兵部尚书黄克瓒、户部尚书袁世振还有蓟镇总督王在晋,朱由校叹了口气。
“不甘心啊。”
“陛下勿须失望。”
见到皇帝叹气,王在晋开口劝道。
“如今,我大明仓促出兵,喀喇沁联军就望风而逃,追之不及。”
“待到来年夏秋,积攒够充足粮草后,定可以举出关,克复大宁。”
“喀喇沁人的战斗力弱成这样,是朕没有想到的,我大军出关,斩首不足一千,蒙古人就连夜北逃了。”
伸手拿起茶壶给在场三人倒上一杯茶水,朱由校叹了口气。
“如今,戚金在关外也是骑虎难下,继续打,后勤供应不足,撤,众将士心中不甘。”
“哎。”
闻言,在场三人也跟着叹了口气。
败兴,太败兴了。
眼瞅着就能收复回来,但因为后勤原因不得不撤的憋屈,很是让人难受。
“回京之后,朕从内帑出银子,黄尚书,王总督,你二人负责组织。”
伸手指了指黄克瓒,朱由校开口吩咐道。
“三件事。”
“第一件,以户为单位,招募屯田卫所军,为来年朝廷经营大宁做准备。”
“第二件,兵部为主,蓟镇为辅,内帑出银,为愿意北迁的百姓准备各类物资,如衣物、农具、铁器等物,要做到能够让百姓在大宁生活下去。”
“第三件事,蓟州为主,兵部、锦衣卫为辅,对从那些山右之人家中查抄出来的水文图册进行勘察,确保准确无误,为来年大军征讨做准备。”
“臣等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王在晋、袁世振、黄克瓒三人当即站起来,拱手道。
“臣等定保来年大军克复大宁!”
说了好多的保证来年进军顺利的政策之后,朱由校才叹了一口气,挥手让三人退去。
“能全得大宁都司,今止于会州兴州两套,让人很不甘心啊。”
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丢在地上摔个粉碎,朱由校狠狠的呼出一口气。
后世开车从西城区出发,到承德避暑山庄只有两百四十公里的路途。
但在如今的这个年代,正儿八经的军队一天行军路途也才三十里,更遑论民夫了。
关内的道路还算好,但关外的道路,别指望蒙古人会修路,都是人走的多了自然就形成的小道,根本就难以让供应后勤大军供应。
“传令下去,回京。”
生了足足小半个时辰的闷气,朱由校令人点起兵马,回了京城。
当朱由校顶着风雪回到京城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一月初五。
进了安定门后,看着没多少人的大街,朱由校叹了口气。
一打仗,街面上必然萧瑟。
“夫君这是怎么了?”
惊奇的看着朱由校顶着一帽子的雪回到西苑,徐婉儿颇为的不解。
前线的事情,她这个后宫女人家也是听说了,大明在关外打了胜仗,眼瞅着就能恢复曾经的大宁了。
恢复故土之功,是要去太庙告诉祖宗的。
“准备不足,仓促出兵,不能一战而尽全功。”
任由徐婉儿给自己掸去帽子上的积雪,朱由校表情相当的郁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