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魏广微:这把高端局(1/2)
如果将张居正和王安石两人搞的变法放在一起,论个谁的变法更好,恐怕支持者论上三天三夜都论不明白。
但相比于张居正,王安石在如何将变法保存下去上是要更有想法的。
老王的变法,即便是宋神宗死后,高涛涛主政任用司马光,搞了一处元祐更化,新法尽废。
但当高涛涛故去,宋哲宗亲政后,却还是可以任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又搞起了绍述新政,再启河湟之役。
其根本原因,就是王安石在任时,给新法留下了日后再兴的种子——三经新义。
熙宁八年,耗时三年时间的三经新义编撰完成,即:《周官新义》、《诗经新义》、《书经新义》。
其中以《周官新义》最为重要,是王安石作为托古改制的熙宁变法的理论根据。
三经新义在编成仅仅一个月后,就被宋神宗颁赐给宗室、太学及诸州府学,作为全国学生必读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为此,哪怕是王安石本人变法失败了,但当章惇、曾布等人复起后,却依旧有大批的新人可用,直到蔡京等人把“新法新党”的招牌给砸碎,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奸党。
而随着靖康之难的发生,赵宋南迁,社会风气与思想也随着社会主流一般,随之一起变的更偏向于保守,这也就给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生存土壤。
而作为理学老祖宗的朱熹,是怎么对三经新义评价的呢?
他的评价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
现在大明朝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的人太多嘴了,需要让闭嘴。
而想让儒家的那些个夫子们将嘴闭上,恐怕那群人是真的宁换脑袋不换思想。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皇权对此进行诠释了。
“斗蛐蛐儿咯。”
午时的眼光照耀下,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
文人这种生物,没有合适的理由是不能乱杀的,乱杀容易造成人心混乱。
现在南直隶闹的人心惶惶的东林逆党案,他也就只是挫骨扬灰了那创始的几个人,杀了些个教书先生,连叶向高这种曾经讲学,但却是朝廷高官的人都没动,而剩下的人更多的都是流放到了辽东,还是给了人一条生路。
根本原因还是朝廷高官,能致仕,能病逝,但不能砍头。
朝廷的体面还是要的,人心若是散了,这队伍就真的不好带了。
当皇帝晒太阳时,皇帝的圣旨也到了礼部。
“。。。”
看着皇帝令人传来的圣旨,孙如游颇为头疼的伸手挠了挠头。
这次的任务难度是小些了,总算不是公布出去就会引起一片动荡的那种了。
前番,皇帝让公布的二十四条,这孙如游都已经上路了,他现在还压在手中没有公布呢。
“召天下名儒,重修考纲。”
看完了皇帝令人送来的纸,孙如游脑海中第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个念头。
看了看皇帝最后写的,内帑特批二十万两白银作为经费的内容,孙如游捋起了自己的几缕胡子。
别误会,他倒不是想贪污银子。
而是这皇帝内帑出钱修书的事儿,已经多少年没有发生过了。
所以,皇帝的此番作为,是想要修补一下和士林的关系?
毕竟,夺情之事,皇帝刚打死了去年的状元郎,士林现在的舆论,那皇帝除了没给自己整个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号,其他的都已经和正德划等号了。
得益于武宗最大的黑粉嘉靖的宣传,正德的名声真不是啥好听的。
“如若此般。”
思索了好一会儿后,孙如游抽出一张宣纸,开始拟写奏本。
很快,一道请天下名儒修考纲的奏本就被送入了内阁。
看到这奏本后,毕自严就忍不住伸手捂住了自己的额头。
孙如游,你踏马不是坏就是是蠢。
手中提着笔,脑海中闪烁过了万般念头,毕自严始终落不下笔去票拟个准字。
这孙如游是看现在天下还不热闹,京城还不炸窝了怎滴,这个时候上书要召天下名儒修考纲。
在是或否儒家子弟的这个问题上,毕自严属于如是。
既非名家高徒,又非文彩斐然,毕自严是靠着卷,从南直隶正七品的推官一路卷到陕西布政使,再从陕西卷到京城。
半辈子官涯卷下来,毕自严早已经褪去了儒生的外皮,成为了一个精通经济学的官员。
这就让毕自严能够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大明儒家的那些个派系。
这个时候要组织名儒修教纲,孙如游想的是什么不知道,但毕自严心中却有猜测,南苑的那位皇帝,恐怕是要跳动那些个名儒内斗。
那些个名儒进京后,先不说修考纲的事儿,恐怕一个个的自己就先能写文章骂上个三天三夜不带停笔的。
而且,现在的考纲可以了,修什么啊。
天顺之后,非翰林不入内阁。
而文教更兴的南直隶士子基本上就包揽了科举前三甲,翰林院多是些个南人,最终导致内阁南人占据多数,你们还不满意吗?
这要是修出的考纲更倾向于文辞,那北方人子们还当不当官儿了?
捏着笔杆子的手颤抖好一会儿后,毕自严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同意这道奏章。
皇帝只管着煽风点火,但他这个内阁首辅却是要考虑更多的事。
天启元年,朝廷的赋税收入和开支对不上,不用说,两百多万两的亏空,全靠着户部分家时,皇帝给的银子补上。
这天启二年已经过半,虽然各地的夏税还没征收到位,但毕自严用屁股都能想到,今年肯定又是个亏空年。
辽东那边的开垦最少需要三年才能看到那么一丢丢的回头钱。
山东被白莲贼席卷了的几个府要免税。
四川那边剿水西土司,至今还没平下去,反倒有越剿越大的趋势,据报周边的其他几个土司也有蠢蠢欲动的趋势。
如今四处着火,毕自严真不希望皇帝乱钱,更不想在这个时候看到内部撕裂。
将笔放回砚台中,打算拿起一张空白票拟往奏本上贴,表示自己的反对时,毕自严一歪头,就看到了放在他案头的那套《算学宝鉴》。
刹那之间,毕自严脑海中灵光一闪,贴空白票拟的手却是停了下来。
“却是我多虑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