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代善: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1/2)
“这糙米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口中咀嚼着煮熟的糙米饭,朱由校吃的那叫一个香甜。
转头看向身边几个时不时就看自己一眼的士卒,朱由校开口调笑道。
“看朕做甚,朕不缺给你们的一口粮,若是连粮都吃不下,朕还怎么指望你们给朕上战场杀敌。”
“嗯,嗯。”
听到皇帝的话,几个士卒连忙拿着筷子,刨起了碗中的米饭,更有几个,明明已经吃饱,却还是硬又加了一碗米饭,继续往下硬吃。
笑着摇了摇头,将碗里的最后一口米饭吃尽,朱由校随手就将碗筷送给了身边的一个士卒。
一回头,他就看到了正一脸便秘模样站在自己身后的赵率教。
这皇帝时不时的就到他军中和士卒共用饭食,每次用完饭后,随手就将碗筷送人。
而在用饭之时,还顺带着关心士卒的日常起居,家中情况,军饷发放等问题。
在皇帝的解衣推食之下,两个月,整个虎贲卫都让皇帝洗脑洗成狂信徒了。
现在的虎贲卫不管是训练还是日常巡逻,都处于一个嗷嗷叫的状态。
虽然他对这种军心很是满意,但这种自己带出来的兵听皇帝的话更甚于听自己的状态,还是让赵率教觉得心惊胆战。
“我说赵老将军,你这是,没吃饱?”
看着身前的赵率教,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一下,打趣的问到。
“末将。”
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赵率教摸着后脑勺道。
“末将也想要陛下的碗。。。”
“你想要?”
闻言,朱由校摇了摇头,同赵率教一起向着营外走去。
“你是将军,你若是想要,就拿军功来换。”
“这最近也没仗可打啊。”
听到朱由校的话,赵率教的脸色就苦了下来,开口到。
“山东战乱方平,此时也不是对蒙古诸部动兵的时候,末将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快了,快了。”
闻言,朱由校两只手拍了拍。
“草原人以放牧为生,每年七八月份,秋高马肥之际,就是他们动兵之时。”
“你带的是骑兵,正值用武之际,何愁无仗可打?”
“臣想去辽东。”
听到皇帝的话,赵率教开口道。
“臣叔祖战死辽东,如今,臣已练出精兵,而熊经略又是用兵谨慎之人,臣想去辽东,为叔祖报仇雪恨。”
“赵梦麟赵老总兵啊。”
听到赵率教的话,朱由校沉默了一下。
萨尔浒之战,大明损失将领无数。
虽然孙传庭用计,诱努尔哈赤强攻,重创建奴,更是促成了努尔哈赤的病殁。
但辽东的建奴,如今依旧是一块顽疾,兵部时不时的就会收到建奴入寇的奏报。
“九月份吧。”
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开口到。
“前段时间,抄了孔府之后,不管是国帑还是内帑,都有一批钱粮进项,也能支撑的起朝廷再进行一场大战。”
“现在已经是六月末,七、八两个月时间准备粮草物资,还有过冬的服被褥,到时候你一并带到辽东去。”
“九月份在辽东修整,修整完毕后刚好能赶得上熊廷弼冬季对建奴进行清缴。”
“末将谢陛下隆恩。”
听到朱由校的话,赵率教双眼一亮,当即单膝跪地,谢恩道。
“平身吧。”
挥了挥手,是一赵率教起来,朱由校抬头看向北方。
也不知道熊廷弼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看着眼前送来的物资清单,熊廷弼烦躁的抓了抓自己的头发。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统调辽东、广宁两镇兵马,听起来很是威风,但真的让他做起来,熊廷弼这头熊罴,却是处于一个天天掉毛的状态。
组织屯田生产,防备建奴偷袭,筹备物资,编练新兵。
即便是有孙承宗从中调停熊廷弼和各地官员间的矛盾,但辽东的千钧重担,依旧是压的熊廷弼有些不堪重负。
若不是皇帝让广宁的孙传庭替熊廷弼分担了对蒙古诸部的外交事务,恐怕这会儿熊廷弼已经琢磨着辽河那个河段适合跳下去了。
“秋季的衣物还是不够吗?”
转头看向身边的小吏,熊廷弼开口问道。
“上个月辽东转运司不是说有新的一批物资这月就到,但他说的这个月就能运到,现在是运到哪里了?”
“右都督。”
看了眼熊廷弼,小吏小声的解释道。
“按照计划,服这个月就应该送到的,但是山东有乱民造反,杨转运使他们被抽调,临时帮京营从天津往登莱送了一批军械,船只被占用了段时间,所以要下个月中旬才能送到。”
“哎,人手不够,人手远远不够用啊。”
听到小吏的话,熊廷弼难得的没有开口骂人。
他这边正在和建奴打拉锯战,山东那边又闹腾起了乱民,这可真是个多事之年。
“右都督,孙使尊来了。”
就当熊廷弼郁闷之时,有小吏进来通报一声,随后就看到一身大红官袍的孙承宗走了进来。
“稚绳,你可是位稀客啊。”
见到孙承宗,熊廷弼一边令人给对方端上茶水,一边好奇的看着对方问道。
“这往日都是我去寻你,怎么今日却是你来寻我了。”
“我这也是被人聒噪的无处可去,到你这里来躲躲。”
闻言,孙承宗苦笑着摇了摇头,坐下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
“陛下从南直隶往辽东流放了不少人,其中好些个都是我的故友,朝野内外还不断有人拿着拜帖将信件送到我府上,我是实在有些吃不消啊。”
“南直隶的那些个纨绔子弟?”
听到孙承宗的话,熊廷弼眉头一挑,当即就明白了孙承宗口中的吃不消是何事。
社会,到底是个人情世界。
后世有句话,叫做在通过五个人,你就能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人。
更何况这孙承宗,还是詹士府出身。
詹士府那地方,都特么快成东林党大本营了。
南直隶的东林书院一案,皇帝是扯开了手脚,弄了个株连十族,无锡县的读书人家整坨都给流放到辽东来了,而南直隶其他各处的读书人,那更是数不胜数。
各种人情世故,都往孙承宗门上找。
再加上皇帝从顺天及周遭府县送了批无业游民。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