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王在晋:看我炮轰孔老二(1/2)
皇帝和朝廷重臣一起定下了办孔府的基调,接下来就需要执行了。
而掀孔府,自然是不能直接掀顶。
那样做的话,目标性太强,容易落人口实。
所以,就先需要先有人探探路。
而这个任务,被毕自严交给了蓟镇总督,王在晋。
作为一个江苏太仓人,王在晋的履历,也是相当的厚实,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工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福建按察佥事,累迁江西布政使,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进河道总督,最终任兵部左侍郎,被朱由校调任蓟镇总督。
这个任务之所以落到王在晋的头上,一个原因是王在晋在山东干过,知道那边的风土人情。
另外一个,就是王在晋对山东的叛乱,对于孔家,心里是有火气的。
按照皇帝本来的规划,龙骧卫返回南海子修整之后,就要北上和他一起配合,对喀喇沁动手了。
但山东叛乱的出现,可真的是太是时候了,这事一出,你别说是继续对喀喇沁用兵了,龙骧卫都被调回南海子护卫京城,他都要随时整兵,以备不测了。
为此,三月二十,蓟镇总督王在晋的一道奏本,打响了倒孔,或者说倒儒的第一枪。
“山东巡抚王在晋奏言:躬祀阙里,见孔子之庙,貌则王制也,原像衣冠则王者之服也,至圣文宣王之称,高皇帝仍其旧列圣。因之嘉靖间,辅臣张璁删文宣王,止称至圣先师,去孔子生而相鲁之名位,并去历代所尊之王号,如谓幸学时,帝不加礼于王。”
“夫周制之所谓王,非逊于唐宋之帝也,汉称宣尼,唐称宣父,开元谥文宣,由来远矣。先师无谥,而两庑之有谥者尽削,先师无爵,而两庑之有爵者悉除。”
“不王之孔子何以追赠其父曰启圣公,荫及其孙曰衍圣公,前后皆贵爵,孔子独以一布衣,介于承前启后之间,此礼之至舛者也。先贤皆去爵,孟子何以尚称邹国亚圣,公乐正子、公孙丑尚称利国侯、寿光伯,颜孟之子孙皆为博士,而孔子之同堂师弟竟无一命,又礼之至舛者也。”
在内阁中书念完了王在晋的奏章后,毕自严看向在场众人。
皇帝不来,自然是由他这个内阁首辅毕自严主持廷议。
“陛下让我们议上一议王在晋的奏章,诸位都有什么想说的?”
王在晋的这道奏章,意思是,我在山东时,看到孔子庙中的像,样貌、服饰任然是王爵的制度。
至圣文宣王的称呼,是当年太祖高皇帝依照旧例,根据前朝所封,但早在嘉靖年间,内阁辅臣张璁就上奏,去掉了孔子生下来就是鲁国宰相的称呼,把同时文宣王的封号给废除了,只是简单的称呼为至圣先师,这么做的原因是,当时的鲁国国君并没有有礼于孔子。
周制中的王号,不逊于唐宋之时候的帝号,所以汉朝称呼为宣尼,唐称呼为宣父,唐玄宗给谥号文宣,这都是有原因的。
孔子没有谥号,所以两庑有谥号的都给削了。
孔子没有爵位,所以两庑有爵位的都给除了。
但没王号的孔子,为什么要追赠其父为启圣公,荫其子孙为衍圣公呢?
前后都是贵爵,而孔子单独以一介布衣,介于承前启后的人中间,这根本就和礼法相违背了啊。
而且,先贤的爵位都去了,为什么孟子要被称为邹国亚圣,他的弟子公乐正子和公孙丑被称为利国侯、寿光伯,颜孟的子孙后人都是五经博士,而作为老师的孔子,他的弟子什么的,却什么皇恩都没有,这又是和礼法相违背的一点啊。
如果必须去掉孔仲尼的王号以显示尊师重道,那么官高爵厚的人是不能代表天下的,只有底层民众才能改变社会风气,所以这庙宇的规制、塑像是不是也要给快速给改了?
注释:两庑: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如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等人,唐朝仅有二十人,历朝历代借有增加,到了民国时,已多达一百五十六人。
而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核心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孔要地,其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经历朝历代扩建,成了后世的样子。
王在晋的意思很明确,削,一起都给削了,以孔子为尊,其他人的都给削了。
“这是我们礼部以往的失误。”
抬头看了一眼毕自严,礼部尚书孙如游第一个开口,就错误揽了过来。
“早在嘉靖年间,朝廷就已尽去孔子之爵,仅余至圣先师之称,然孔庙等事,却任保留旧制,此乃礼法之误。”
“。。。”
听到孙如游的这话,前内阁辅臣,现翰林大学士韩爌,忍不住将身子往下缩了缩,往人群中藏了藏。
虽然听说了朝廷要对孔家下手,但这在廷议上听到要动,还是有些震惊人的。
而且,孙如游这话,是在给现在的礼部揽错吗?
这是在炮轰从张璁往后的礼部,这根本就是摆明了要清算以前礼部的工作失误。
没有注意到韩爌的动作,孙如游接着道。
“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为此下官请命,亲赴山东,查察此事。”
“山东那边不方便,你是礼部尚书,去有些不合适。”
听到孙如游的话,毕自严摇了摇头道。
“本官觉得,派个有名望的人去吧。”
“那,翰林大学士韩爌如何?”
看到毕自严按照他们商议出的剧本演,孙如游心中点头,接着到。
“韩大学士学识不凡,且又曾为礼部尚书,对于礼法之事颇为熟稔,定可将孔庙之事改的符合礼制。”
“可。”
听到这话,毕自严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了一会儿后,点了点头。
“??!”
听到了毕自严与孙如游的谈话,韩爌身边的人也都纷纷默契的往边上让了让,将韩爌给显了出来。
瞪大了双眼站在文华殿中,韩爌心中不知骂了多少句脏话。
不是,什么事儿啊,你就把我推荐出去?
“毕阁老。”
对着毕自严拱手行了一礼,韩爌推辞道。
“下官自神庙驾崩至光庙驾崩,任职礼部仅有一月,且如今又身负修史之任,恐难当此大任啊。”
“韩大学士是自觉没有这个能力了?”
听到韩爌推辞的话,周应秋声音阴恻恻的开口道。
作为历史上的阉党狗头,周应秋深知斩草除根的重要性。
在皇帝将王在晋的奏本送回来,让他们共议后,一众高官就已经碰过头了。
虽然现在皇帝已经杀了刘一燝,将韩爌排挤出了政治决策层,但周应秋还是不放心,一定要让韩爌在士林中人人喊打,断了他的政治生命,然后从礼法上彻底斩断清流一系主政的可能。
景泰年间,以于谦、王文为首的地方派与以杨善、许彬、徐有贞为首的清流斗争中输了个一塌糊涂,最终落的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但这次,有皇帝撑腰,他们这些地方派官员,一定要将清流一系彻底打垮。
啥?
你问礼部尚书孙如游和工部尚书徐光启有没有意见?
在历史上,刚被天启亲点入阁,就被东林逼的连上十四疏请辞的孙如游,和清流的关系能好的了?
大明的朝堂之上,除了东林少有地方派的实干官员外,其他的齐楚浙宣昆诸党,哪怕是晋党,那也是都有履历厚实的地方官员的,对此自是乐见其成。
至于说徐光启。。。光是皇帝让监督生产的西山、石景两厂,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务,就已经够他忙的了,现在的徐光启,连抽时间出来继续翻译《几何原本》的功夫都没有,他才不掺和到朝堂狗斗之中去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