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难,都难,各处都难(1/2)
虽然察觉到了南海子大工的不对劲,但毕自严很聪明的没有选择多问。
没几个钱,先看着吧。
毕竟,南海子现在刨土的那些人,都是占用的城建营兵额,也就是原来的京营编制,支出走的都是军饷。
他心中有种预感,南海子动的大工,肯定是皇帝那奇怪构想中的一个。
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顺天府打黑除恶上。
然后,他就惊奇的发现。
随着顺天府打黑,连带着周边的几个府,尤其是永平、保定、河间三府的行政汇报速率,也快速的提升了上来。
稍微的一琢磨其中的含义,毕自严就明白了过来。
肯定是下面府城的大户们,看到顺天府这边闹腾起来,害怕自己也被拉进严打的清单之内,安分了下来,不敢再掣肘官府。
对于这个现象,毕自严是很乐意看到的。
正好,他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北直隶的八府进行人事调动,提拔一些可用之才。
顺便的,顺天府新政,可以往外推广一下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们要先将刘时敏给打发了。
文华殿内,毕自严与六部九寺的主官,此刻都在这里。
“诸位大人写的条陈,陛下已经看过了,但很是不满。”
看着眼前的内阁首辅毕自严、吏部尚书周应秋、户部尚书袁世振、礼部尚书孙如游,兵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徐光启等人,刘时敏手中拿着备忘录,看着众人道。
“皇爷说,诸位大人在写六部纲要之时,要对六部的职责,有一个叙述,要尽量用简洁明了且通俗的语言,对将来的政务,对大明的权责,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进行一个叙述。”
刘时敏的话,让在场几人听的都是一怔一怔的。
平日里,他们没少见皇帝,不论嘴上说的,还是奏本上写的,都很齐全。
尤其是前些天各部联名上的大明会典纲要,更是觉得写齐全了。
但皇帝现在这是何意?
看到几人都愣神,刘时敏一挥手,就有小条件按衙门,将皇帝已经批完的六部联名奏本还了回来。
“诸位大人慢慢想,我就在门外候着,诸位待到诸位写完了,杂家就带回去给皇爷。”
对这众人拱了拱手,刘时敏转身就离开了大堂。
尽管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但众人还是凑在一起,翻开了皇帝的批阅。
看了没几行,在场众人的眼神就都变了。
整本奏章,都充满了皇帝的批阅。
含胡不清,权责不明。
为什么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职责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以及,分量最重的来两个字:越权。
“不如,这次我们六部先各写各的,然后在商议一番。”
转头看了眼吏部尚书周应秋,毕自严开口提议道。
他写的是度支司的那块,权责勉强能论的清,但也和户部有冲突。
而其他的更不用多说了,吏部和都察院、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礼部和翰林院。
大明的各衙门间,到处都存在着扯皮。
“可。”
闻言,周应秋吸了口气,点头道。
见状,其他各部主官对视一眼后,纷纷转身,在空桌子上坐下,开始写奏本。
但没过多久,作为内阁首辅的毕自严,就将一张已经写好的宣纸捏成了一团,扔进了一旁的垃圾桶中。
接着,是周应秋,越写眉头就越是紧锁,没多久也将身前的宣纸揉成了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而孙如游、徐光启等人也是相继如此。
“诸公,我算是明白了陛下为何让我们写了。”
最终,还是毕自严抬头苦笑一声,看着其他人道。
“这些政务,平日里我们处理起来是条理分明,轻而易举,但若是细细的回忆起来,却发现是杂乱不堪,无从下笔啊。”
听到毕自严的话,其他众人也是无奈点头。
六部九寺,九寺好说些,权责比较小,且大多在京城,就算是京外的,也多是地方代管,他们监督。
而六部就不同了,六部在大明承担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整个大明的权力。
这就导致了,六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想要理清楚,根本不是一时办会儿可以做到的。
“陛下的意思,我大概能猜到一二。”
沉吟片刻后,周应秋开口到。
“陛下希望,六部可以彻底的清理政务,理清权责,而后才有能力去推动大明的变法。”
“那,周尚书,这个我们该如何着笔?”
闻言,作为大明的礼部尚书,孙如游开口问道。
皇帝对礼部,对翰林院一系的官员,早就是个不耐烦的态度了。
这次皇帝重修大明会典,他们必须要有所表示。
礼法是什么,是天下的纪律纲宪。
国初之时,六部以礼部为首,后来有了内阁,首辅也多是挂礼部尚书,而不是吏部尚书或者其他哪部的尚书入阁。
不挂吏部尚书原因很简单,权力平衡,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行政权加上人事任命权一个人掌握,打算造反么。
而让挂礼部尚书也很简单,两百年下来,礼部这衙门,是越来越轻贵了。
说轻贵都是好听的,说难听点儿那就是不务正业。
如今六部排序,吏户兵刑四衙门都是实权衙门,而礼部也就能压工部一头了。
工部因为儒家礼法的原因,地位一直都是倒数第一,如果朝廷不动大工,工部就是个清水衙门。
但现在,礼部已经有种隐隐压不住工部的趋势,因为京城的矿场,都是工部在监督,若是将来监督了天下矿场,地位肯定要上调。
而若是皇帝如今再让皇帝轻视礼部下去,恐怕礼部就要顶替工部,成为倒一了。
孙如游的话音一落,在场众人都抬头看向了周应秋。
环顾四周一圈,周应秋思索了一会儿后,开口道。
“这样,我们先朝廷,这个全局的角度来写各部,而后各部门商议,对权责进行一个划分,写出可能要进行的变法。”
“待到陛下看过批示后,我们回去再着急各部详议,经过商讨后,给陛下一道满意的奏本。”
周应秋的意思很简单,先写简略,搭框架,划分权责,更细致的东西可以回去之后慢慢填补。
闻言,众人都赞同,简单说了几句后,又各自低头开始写了起来。
不过,即便是这样,在场的众人也是写的颇为吃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