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这文人悟道了啊(1/2)
“事情如果到这里就完了的话,还好说。”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周应秋接着幽幽的道。
“但问题就在于,他名下多出来的那八十亩良田,是崇文县的一个赵大户家的。”
转头看了眼毕自严,周应秋接着讲述道。
“正月底时,那赵大户家雇佣的收租人前往乡下和佃户商议今岁的租子之时,却被告知地已经不属于赵大户,而属于李二平了。”
“那赵大户家的管事带着家丁找上了李二平的家,想要讨要回新立的田契,结果却被早早就在哪里等着的人给摁了。”
说着,周应秋瞟了眼董应举。
“那些人直接就将那赵大户全家都给抓回来,塞到了我们刑部衙门里。”
“我现在都没想要,这个案子到底要该如何判。”
“等等。”
当周应秋讲完了事情,董应举看向他出声问道。
“将人送到刑部的,是什么人?”
此时,他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
能让周应秋觉得为难,那。。。
“是东厂的番子。”
闻言,周应秋幸灾乐祸的开口道。
“那个李二平啊,在拿到了新办的田契后,转手就将他家所有的田亩,都卖给了宫里。”
听到周应秋的这话,在场众人心中不由的有成千上万匹的羊驼奔腾而过。
将地卖给了宫里,这可真的是,可真的是个好办法啊。
“等等。”
就在这时,董应举又开口问道。
“这宫里的人,是什么时候插手进来的?”
“。。。”
听到了董应举的这话,在场众人都转头诡异的看着他。
“。。。怎,怎么了吗?”
看着众人的表情,董应举有些没反应过来,挠了挠脸。
“地契能重新办下来,就有宫里出力。”
看着身侧的这位知府,作为副手的顺天府刑名司推官邓士亮无奈的开口提醒道。
“不然,你以为是个人拿着纳税回票就能去重新办理地契啊。”
“嘶~”
听到邓士亮的话,董应举倒吸一口冷气,而后问道。
“那这案子,你知道与否?”
“不知道。”
闻言,邓士亮脸色铁青的摇了摇头。
这事儿,他是真的不知道。
“那这周尚书。。。”
再转头看了看脸色诡异的周应秋,董应举有种想晕过去。
皇帝知道了,刑部尚书知道了,但最为管辖地的顺天府衙门却不知道这事。
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帝不信任顺天府,直接跳过了他们。
“咳咳。”
就在这个时候,毕自严实在是不忍心周应秋再继续欺负自己举荐的人了,咳嗽一声打断了董应举的瞎猜测,毕自严问道。
“这个案子,你打算如何判?”
“不好判啊。”
闻言,周应秋为难的摇了摇头。
“东厂将人送来时,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就写了两个词,公权,私权。”
“公权和私权?”
听到周应秋的话,在场众人纷纷思考了起来。
“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深意吗?”
看着沉思的众人,袁可立有些好奇的向毕自言问道。
“陛下曾经说过,我去为你找找。”
闻言,毕自严思索了一下后,起身走出了议事厅。
不一会儿后,毕自严就带着一个小册子走了回来。
“这个是去岁孙传庭与杨嗣昌回京之时,陛下说的一些话,你看看。”
说着,毕自严捋着自己的胡子思索了起来。
“哦?”
听到又是皇帝语录,袁可立当即提起了心思,仔细的翻看了起来。
好一会儿后,看完了皇帝与毕自严、六部尚书关于公权私权的讨论后,袁可立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公权与私权后面是什么?你们是不是没有记录完全,我怎么感觉后面应该还有内容?”
好一会儿后,看完了皇帝对于公权大于私权的描述,袁可立有些不解的看向毕自严。
“当日重点讨论的是朝廷承认私权,公权对私权的维护以及《大明会典》之事,陛下当日不愿再作多说,我们也不好多问。”
闻言,毕自严摇了摇头道。
朝臣们至今没有弄明白,皇帝到底都读了些什么书。
皇帝看待问题的方式、对待事情的态度,不管是和儒家,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学问都很不同,属于是自成体系。
这套方法,往往都能一击必中的点出问题的要点,很是让毕自严羡慕。
“朝闻道夕死可矣,但你听个一半却不深问,是怎么回事。”
看着毕自严,袁可立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
“问了,陛下不愿多言。”
闻言,毕自严出声强调了一下,而后恍然的道。
“我有些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何意?”
听到毕自严的话,在场众人纷纷抬起头,看向毕自严。
“将此事立个典型吧。”
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指了指通政司的王舜鼎,毕自严道。
“将此案的前前后后,都刊印在京报之上,邀天下人议论,再专门留出一个版面,用以刊印文章。”
“这个案子,刑部先压着,不要判,不要审,待到天下人共议后,再作曲处。”
“首辅的意思是,用此事来告诉天下人,公权与私权的利害关系?”
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周应秋看着毕自严问道。
“不错。”
点了点头,毕自严肯定的道。
“大明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各地衙门龌龊不断,损公肥私之事屡有发生。”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就首先要有一个可以站得住脚的论点。”“而对私权与公权的讨论,正好就符合这个要求。”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