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新政总结会议(2/2)
“这。。。”对于袁世振的递刀论,周应秋知道,董应举知道,徐光启也知道。
因为他们三人都是给乡警配刀这件事的参与者。
毕自言和兵部尚书黄克瓒对这件事也是有所耳闻,因为避不开。
只有礼部尚书孙如游对此事不知情。
“这么做,恐怕不妥吧。”
看着毕自严,孙如游忧心的道。
“顺天府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将刀子递给地方官吏,就算出了事儿,朝廷京营也很快就能将之平息下去。”
“但若是离京远了,若是再出上几个有心之人,难保不会酿成藩镇之乱啊。”
“所以,这件事情我也在犹豫。”
听到孙如游的话,袁世振点了点头。
“若是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这刀应该递。”
这时,首辅毕自言开口到。
“但是将刀子递给地方官吏,如何保证不会伤害到朝廷根本,就需要制定好律法,划定好权责,这需要多做讨论。”
“巡检司,公安司。”
就在这时,徐光启突然开口道。
“陛下方到南海子练兵之时,在如何安排旧有京营之事上,曾问询于我。”
“那个时候,陛下对旧京营的处置上,考虑颇多,曾动过将京营划归巡检司的想法。”
“巡检我们知道。”
闻言,孙如游看向徐光启开口问道。
“国初之时,太祖设巡检,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
“但,公安是个什么东西?”
“我想想啊。。。”
闻言,徐光启用手揉了揉太阳穴,思考了起来。
这都是去年的事儿了,他的记忆力有些衰退。
“保护公众安全,所以叫公安。”
就当徐光启思索之时,一个声音冷不丁的出声道。
“!!!”
听到这话,会议室内的众人转头看去,却见刘时敏坐在一把椅子上,就那么看着众人。
“皇爷曾想过新设公安衙门,但最终却放弃了,因为公安衙门的权责,和巡检衙门的有重叠。”
对于一众人探究的目光,刘时敏恍若未觉般,继续解释道。
“但巡检司衙门的设置,一直都没个定制,皇爷一直都想弄个定制出来。”
说完后,刘时敏又对众人道。
“杂家就来替皇爷听听,你们不用理会杂家。”
闻言,众人脑门上顿时浮现出几道黑线。
什么叫听听,什么叫不用理会。
对于刘时敏的话,袁世振是一百个不信,但还是开口道。
“管理乡警,可对?”
对于袁世振的问题,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惜字如金的道。
“军政分离。”
说完,刘时敏就闭上了眼睛,不再多言。
“。。。”
见到刘时敏表明态度不再插嘴,众人虽然觉得别扭,但还是继续将注意力放回到了桌子上。
现在太监的这种只看不说的状态就很好,还是不要改变了。
“军政分离,这是何意?”
看着在场众人,袁世振有些摸不着头脑。
皇帝一直在将文官和将领进行切割,后面还有什么想法?
“我明白了。”
袁世振没有想明白,但毕自言却是开口道。
“陛下对各县的构想中,将原来六房的权力划分了出来,新设了税务、巡检、刑名三局。”
看着在场众人,毕自严开口到。
“而在府一级,则有税务、巡检、刑名三司。”
“这刀子,就是要递给巡检司的。”
“巡检司若是改为常设,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下辖各府县都设巡检,那个销,恐怕。。。。”
闻言,孙如游有些担忧的道。
设置巡检司的目的很简单,好处也是肉眼能看到的。
但是巡检司的费也不小,为此大明一直都没重视,只当是卫所制的一个补充。
毕竟卫所军兵有限,不可能遍布广大乡村,更何况巡检司置撤灵活,巡检司弓兵又无需国家财政供养。
这一点从对巡检司的考核上就能看出。
因为大明巡检司最初只看任内有无过失,“止拘过名,不考功迹”,渐渐的才改为巡检考课标准,确定巡检之职为捕获逃军、逃囚、盗贼等项多者为称职的原则。
虽然不管财政,但孙如游还是一眼就看出,设置巡检司后,肯定又会给大明本就难崩的财政问题上再补一刀。
“这点其实问题不大。”
闻言,袁世振开口道。
“现在的顺天府巡检司,并入了原来的五城兵马司,开销上所增不多。”
“真正令人担心的,其实是巡检司是属军,还是属政。”
伸手敲了敲桌面,袁世振将问题的重点转移了开来。
“毕竟,若是属军,我们都无权过问。”
“陛下改巡检的目的,是保证公众安全,所以巡检属政。”
闻言,毕自严对刘时敏方才的话活学活用,说道。
“卫所负责保家卫国,戍守边疆,所以属军。”
“有道理。”
一直跟个小透明的黄克瓒闻言,点头赞同道。
他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上次皇帝说后军都督府的权责问题,他就思索了很久。
如果皇帝恢复了五军都督府的职能,那兵部还剩下什么?
答案是变成后勤部长,专管物资供应了。
现在若是这巡系衙门属政,那就该归他们兵部管理,这好歹是能多点儿权力。
见到黄克瓒出声附和,在场众人看了对方一眼后,都纷纷明白了对方的打算。
“如果巡检属政,又同地方官员形成掣肘,那倒不至于形成藩镇。”
看着黄克瓒,孙如游点着头赞同道。
“不过本官觉得,此事还是要和陛下再讨论一二。”(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