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你们干嘛呢?(1/2)
“大伴在南京,替朕收拾叛逆份子,只有我们四个人。”
手中拿着个小酒壶,给眼前的四个酒杯中分别倒上美酒,朱由校看着眼前的三人道。
“这一年,你们四人替朕看着宫里宫外,也是辛苦,这杯酒,就算是朕敬你们的。”
“些许辛苦,当不得。”
听到皇帝的话,三人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却是刘时敏、王末、杨成秀三人。
“起来吧,这杯酒你们当得。”
放下酒杯,朱由校有些唏嘘的看着三人。
“朕提出的新政变法,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不得朕去死。有你们四人护在朕身边,朕无忧矣。”
看着皇帝真诚的眼神,刘时敏磕头道。
“皇爷从不嫌弃我们这些残缺之人,能护得陛下乃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三人中,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
王末是从小就被宫里收养,被王才人培养大的。
杨成秀更是流浪街头,宫里招人才进得宫里。
出身最好的刘时敏,虽是家中有个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但混的嘛,也不咋样。
其父刘应祺虽说一路升到了辽阳协镇副总兵,但那也是在万历援朝时期的事情了,家势早就败落了。
不败落他至于进宫么!
“都起来吧,把酒喝了,一起吃火锅。”
看着三人,朱由校摇了摇头,挥手让三人起来。
闻讯,三人也不再磨蹭,从地上爬起来,在皇帝身前的方桌上坐下,一口将小杯中的酒水饮尽,给铜锅加木炭,准备吃火锅。
很快,眼前的铜锅之中,就扑通扑通的冒起了泡。
用筷子夹起一块切的轻薄的羊肉,在锅中涮了几下后,放入口中。
尝着滑嫩的羊肉,朱由校忍不住咂了咂嘴。
“今年皇庄皇店给朝廷交的税,都交齐了吧?”
放下筷子,朱由校转头看向王末,开口问道。
“回皇爷,都交齐全了。”
闻言,杨金水连忙放下筷子,正欲站起,却被朱由校挥手打断。
“不用站起来,朕就问问,你告诉朕就可以了。”
“是。”
在被叫来吃火锅之前,王末就知道今天的这顿饭不太好吃,心中依旧保持着警惕。
“等到进了十二月,你就让人将宫里所有要交的税,都张贴出来,任天下臣民查阅。”
“奴婢遵旨。”
闻言,王末连忙出声应道。
“你们三人,还有魏大伴,朕是不担心的。”
提起醋壶往小碗里加了些醋,又用筷子搅了一搅后,朱由校看向杨金水道。
“但下面的人,总有那不听话的,尤其是你,成秀,对于宫里的账目,一定要严格察查,内部若是出了蛀虫,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奴婢明白,一定将下面的人盯紧了。”
闻言,杨金水连忙点头应了一声。
杨金水在宫里的角色,和外廷毕自严的挺像的。
管钱,管账,但不管事。
“皇嫂,那是皇兄给我的,你还给我!”
就在朱由校和刘时敏三人唠叨之时,一阵欢呼声从内堂传了出来。
却是朱由校的六妹朱徽妍,追着徐慧儿从跑了出来。
难得自己过生日,朱由校出京之时,顺路让人将自己的三个妹妹带了出来。
妹她娘是不带的,不成体统。
转头看了两人一眼,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
两个萝莉,因为一个金步摇打闹了起来。
“吃肉。”
转过头来,朱由校招呼着三人开始吃火锅。
在灯光的照耀下,红油火锅让人食欲大开。
而就在朱由校同刘时敏等人吃火锅之时,燕兴楼中,又一次回到京中的杨嗣昌,也在燕兴楼中与人吃着火锅。
冬天吃这个,暖和。
“赵公公,我敬您一杯。”
手中拿着个酒杯,同赵吏一饮而尽,杨嗣昌脸色通红。
“还是赵公公您本事大啊。”
放下酒杯,杨嗣昌看向赵吏,满脸笑容的道。
“我杨某人想在辽东弄个船厂,找到了人,找到了地,想开个厂是处处担心。”
“但您一出手,不但辽东的官吏不敢使阴手,下绊子,连陛下都给您出银子。”
“杨转运使慎言。”
看着眼前这个明显是喝的有些上头的小年轻,赵吏摇了摇头,劝说道。
“皇爷心深似海,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神意的。”
“是,是。”
看到赵吏的眼神,杨嗣昌的大闹清明了一瞬,连忙低头赔笑。
而后,他看着赵吏小声的问到。
“那赵公公可知道,现在朝廷察查给出船厂。。。”
“放心,那个卫家是聪明人,不会牵扯到他们的。”
看着杨嗣昌,赵吏给对方吃了个定心丸。
“我进京后,就去寻了刘大珰,他告诉我,皇爷对那个卫家挺看重的,将来对他们肯定有大用,无需忧心。”
“而且,你我在辽东做的事,乃是陛下让我们去做的,那个卫家若是出事儿了,也不会牵扯到我们。”
“话是这么说没错。”
闻言,杨嗣昌点了点头。
他和卫家有交集,也是从买船上开始的,往前根本就不认识。
若是卫家出事儿,有人查他,也扳不倒他。
“可若是卫家出事儿,辽东建船厂之事,恐怕会有所拖延。”
“没了他卫屠户,我们还要吃浑毛猪不成。”
听到杨嗣昌的话,赵吏不屑的笑出声来。
“大明能造船的人,不缺他卫家一户,而且你可别忘了,之前那卫家可是骗了你的。”
“嗯。。。”
闻言,杨嗣昌先是一愣,但随即就反应过来赵吏说的是什么事儿。
那个卫耀先前,跟他说他们卫家和朝廷船厂没关系,他也让人查也没查出关系来。
结果哪想到,正廉署那边恰巧就给查到了卫家头上。
“前天,我见到刘公公的时候,他和我说了些事。”
“什么事?”
闻言,正在思索将来对待卫家态度的杨嗣昌抬起头来,好奇的问到。
“做事,要光明正大。”
看着杨嗣昌,赵吏开口道。
“他说,我此番上书请修船厂之事,做的很好,将来若是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这般做。”
“光明正大?”
念出了赵吏说的词语,杨嗣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毕阁老,袁尚书,汪总督,您楼上请!”
就当杨嗣昌沉思之时,一阵小二的高呼传入了包厢之内,将两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