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466章 尴尬了,看不懂啊

第466章 尴尬了,看不懂啊(1/2)

目录
好书推荐: 海贼:我能抽奖次元万物 冒充职业选手,你夺冠了? 情假意真 天生命师 九零:对照组小炮灰的妈重生了 这仙,不能修了 暗杀王 无限恐怖之最强中州队 盛世锋炎 被满门炮灰读心后,真千金赢麻了

官员的平均道德水准,是个奇妙的数字。

如果说朱元璋朱棣时期,大明官员的道德水准有九十分,那么嘉靖年间也就剩下六十分,刚刚及格的程度。

而经历了万历摆烂,民间各种奇奇怪怪思想的野蛮生长后,大明此时的道德值估摸着也就剩下三十分了。

皇帝搁文华殿上破口大骂的消息,如皇帝所预料的,掀起了轩然大波,令官员通信悔改了。。。吗?

并没有。

京官衙门连带着顺天府衙门挨了皇帝一顿劈头盖脸的骂,文官老爷们怎么可能会去主动宣传呢?

尤其是,皇帝站在文华大殿门口,在阳光照耀下,执剑向着他们问出的那个问题,更是让他们心惊。

那一幕,太过于震撼人心了。

官员们压榨普通百姓,那几乎都已经成为了本能。

现在皇帝问你知不知道百姓的苦,

那结果肯定是如知。

对于官员们的表现,皇帝也好,身为内阁首辅的毕自严也好,都是早有预料的。

文华殿上的一出大戏,既是皇帝又一次的在表明心智,又是毕自严在向全天下公布自己的施政纲领。

他在内阁首辅的位子上,就干三件事。

整吏治,清隐占,惩贪墨。

而同时,毕自严放出了一个信号,如果有人比他有更好的想法,欢迎提出意见。

从皇帝那里学来的这一招,可谓是阴狠至极。

对于官员来说,给人挑刺,这不能说是天生就会,只能说是拿手好戏。

尤其是大明的官员,没事做就跑到皇帝那里讨打。

但现在毕自严的这个征求意见,尤其是还附上了皇帝的那句【百姓之苦,君父知矣。百姓之苦,诸卿知否】,这可谓是将人往沟里带。

这皇帝设置的乡警,不忍百姓受到盘剥,带着百姓打死了大户,然后皇帝知道了百姓额苦。

现在你要是提意见,你也要知道百姓的苦吧。

那就将你所知道的百姓之苦拿出来,给大伙儿来说道说道,上称量一量,看看百姓是如何苦的。

听皇帝的语录,看皇帝的做事,以皇帝的脾气。

这百姓一苦,肯定就要动刀。

这刀子一动,肯定就要死人。

用豪绅的脑袋来染红自己的官帽,看看有什么人会做。

而与广纳良言同步执行的,则是以狗头尚书周应秋为首的吏部,开始处理考成不佳的官员。

三品以上官员的考成,是需要皇帝亲自进行的,周应秋是没那个权力进行考成。

但三品一下的小官小吏们,则是纷纷被套上了考成法的笼头。

这就导致了,永定门外,天天都有被外放的京官,匆匆离去。

狗贼养的,寒冬腊月的,也不让人有个安生。

“皇爷,则是礼部上的冬至祭天礼程和正旦的大典礼程。”

傍晚时分,捧着个盘子来到皇帝的书桌前,刘时敏小声的询问到。

“此外马上就是今年万寿节了,今年还过吗?”

“冬至,正旦,这节日咋就这么多呢。”

伸手从刘时敏的眼前拿起奏章,朱由校翻看了几眼后,就扔了回去。

“和去年一样,不过。”

摆了摆手,朱由校无所谓道。

“冬至祭天依旧让礼部尚书代祭。”

“奴婢遵旨。”

对这个结果,不管是刘时敏还是孙如游,都是早就知道,这就是走个流程。

“夫君生日都不过吗?”

正在绣的徐婉儿闻言,抬头看向朱由校,好奇的问到。

“有那银子摆场面,朕还不如犒军呢。”

放下手中的笔,朱由校撇了撇嘴角道。

过生日,又没巧克力蛋糕吃,过什么,天上又不会给他掉下来几吨的黄金。

“那婉儿给夫君做碗长寿面。”

低头思索了一下后,徐婉儿抬头道。

“嗯,有心了。”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又提笔继续写了起来。

不过,刚写了两个字,朱由校就转头对刘时敏道。

“朕过生日,高兴,上四卫和无当卫,多发一月军饷,同乐。”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点了点头后,又开口问道。

“那京中官员要不要发?”

“上四卫和无当卫的士卒,整日训练,从不扰民,严格遵守大明军纪,他们能做到吗?”

提着笔补完最后一笔,朱由校一挑眉毛道。

“不发。”

“是。”

闻言,刘时敏点了点头,向着外面走去。

有皇帝的话堵人嘴,就可以了。

没有理会离开的刘时敏,朱由校写完最后一句后,放下笔甩了甩手腕。

用毛笔写字,还真的是累人。

“王末,朕让人弄的炭笔和韧纸,弄出来没有?”

“回皇爷,炭笔弄出来了,但韧纸还没。”

听到皇帝的话,今日前来看望皇帝,以防自己失宠的王末连忙出声道。

“奴婢将宛平画眉山那边产出的画眉石磨碎,浑着粘土做出了炭笔。”

“但人纸张奴婢令人试了两个月,还是没能做的出来。”

“画眉石?”

听到个莫名其妙的名字,朱由校好奇的出声。

“画眉山出产的画眉石,色黑而性不坚,宫人多用来点眉。”

看着皇帝,王末解释的同时,还递给了皇帝两根已经做好的炭笔。

“碳棒?石墨?”

接过东西打量了几眼,朱由校心中暗自道。

一掌长的炭笔,中间夹着根炭棒,外包裹着两片木条。

华夏笔的发展,是从硬笔到软笔,再到硬笔的一个过程。

最早的笔,是硬笔。

典型的有刀笔和铅笔。

刀币流行于秦汉之时,捉刀的一个含义就是指拿着笔的旁侍。

而铅笔。。。这个词不是舶来词。

南北朝时,纸张和毛笔的开始渐渐的普及,软笔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对穷人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刀子这玩意儿刻字,还是容易伤到自己,但铅这种质软的金属,在竹简上镌刻还是挺方便的。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杨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其中铅指的是笔,而椠指的是没有书写过的素牍。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星痕纹章 港片:从过档和联胜开始 我真的不想当舔狗了 神鳞记:碧落黄泉之行 同穿:速通诸天从打爆大筒木开始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