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二代目开始成长(1/2)
几轮考核全部结束。
孙权与陆逊以优异的成绩并列第一。
关平和马岱不相上下。
锁定三、四位的排名。
通过考核成绩,也能反映出这四个人各自的优势。
孙权的综合能力是最强的。
在这个基础上,较为偏重治国的层面。
陆逊除了武力值有点菜鸡。
其他的方面几乎没有短板。
不愧是历史上出将入相的全才人物。
关平和马岱二人。
则是在武力值和带兵方面较为优秀。
而且风格特点跟关羽和马超极为相似。
可以说是缩小了两个号的关羽、马超。
这四个小年轻之外。
其他的学员成绩也都不错。
虽然比不上孙权他们。
但也让苏烈收获一大批的基础人才。
足够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了。
考核刚刚完毕。
苏烈便当场做出了任命。
将通过了全部考核的七十二名学员。
安排到各个县城去赴任。
负责协助各县县令处理县内事务。
让他们从基层的官吏开始做起。
也是对他们的又一种磨练。
就像后世的大学生村官一样。
在基层岗位上做的好了。
自然会获得晋升。
孙权、陆逊、马岱三人则是留在了帝都洛阳。
暂定为八品官职。
接受新的打磨。
从做基础的开始学起。
学业已满的关平没有留在帝都。
获得了苏烈的首肯之后。
当日便赶往了冀州。
既是去找他的父亲关羽。
也是奔赴前沿战场。
苏烈相信。
在关羽那里,关平会获得更多的进步。
无论他在嵩阳书
院学到多少本事。
总要经过实战的考验,才算是真正的成长嘛。
后世演义和野史中。
把关平描述为关羽的义子。
其实关平根本不是什么义子。
而是关羽货真价实的亲生儿子。
苏烈对待苏家军的文武将官。
从来没有胁迫人质那一套。
因此绝不会把关平滞留在洛阳。
对镇守一方的大将足够信任。
是苏烈用人的准则。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更何况关平还是小一辈中的佼佼者?
尽管苏烈的年纪并不大。
但眼光却十分超前。
他已经在着手建立二代目的框架了。
被他破例提拔的孙权、关平等人。
便是二代目的中坚力量。
也是苏家军的未来基石。
自毁根基的蠢事,苏烈可绝不会做。
今天的考核充分证明。
嵩阳书院的模式是可行的。
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批毕业的学员中,都会出现孙权他们这样的人才。
但是最起码。
能收获大批忠贞且有才干的年轻人。
补充到最基层的岗位上。
对稳定朝局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说白了。
嵩阳书院等同于造血机器。
将会源源不断的为苏家军提供新鲜血液。
离开嵩阳书院回到了摄政大将军府。
苏烈第一时间召来了刘伯温和房谋杜断。
“从今日起,每个大州必须建立一座嵩阳书院分院。”
“以供不方便跋涉千里来帝都就学之人,可以就近进入分院学习。”
一台造血机器怎么够?
至少要保证每个大州一台!
不断造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