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无论哪个时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1/2)
各项新政推行下去一个月之后。
效果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虽然还不算太明显。
但却给所有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新政有效!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
说短也不短。
有了这短时间的试水。
王允和蔡邕等人总算是彻底放下了心。
至少,他们的好女婿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呀!
同时也是在这段时间内。
羌氐两族以及边章部下的众多降兵。
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在数万降兵中选取精锐补充到苏家军各部。
稍微差一些的则是分散到各地。
充作地方守备军。
身上有暗伤无法从军,或者是本身战斗力不合格的。
则是按照地域需求。
分派到继续青壮劳力的郡县。
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发展商业。
各地的情况,尤其是雍州的局面。
总算是大体上稳固了下来。
战后的痕迹被逐渐抹去。
苏烈掌管的地盘上,露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更可喜的是。
各地的学堂、学舍工程过半。
用不了多久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
而率先完工的。
便是位于帝都洛阳西南边的嵩阳书院。
这个嵩阳书院可不是后来历史上大大有名的那座。
而是由苏烈亲笔赐名并参与设计的。
他还花了很长的时间,四处邀请名师。
得知苏烈有建立学堂的宏愿。
一些知名人士纷纷前来。
表示愿意在嵩阳书院教书育人。
为大汉培养未来的栋梁。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嘛。
不管所学的是什么专业。
身上
总是有一股无法抹去的书生气。
让他们去田间做农活。
很多文人是接收不了的。
有辱斯文!
让他们去投靠各路诸侯吧。
他们又觉得失了体面。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就像当初避祸辽东的国渊他们一样。
高不成低不就的。
要不是当初苏烈胡萝卜加大棒。
硬把国渊他们领出了山。
没准到现在他们还窝在辽东做逍遥快活的隐士呢。
一听说苏烈推行了科举制。
并且大力兴建学堂。
这帮名士终于在暗夜中寻觅到了一丝曙光。
循着光亮就自动找过来了。
不用农耕、不用折腰。
在嵩阳书院中担任讲师,就能获得丰厚的酬劳。
谁不愿意?
更何况还有参加科举、步入仕途的机会呢?
不过在前来的大大小小数十位名士中。
也有不是冲着官职前途而来的。
纯粹就是想把自己一身所学,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其中最出名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是名医张仲景。
在黄巾之乱爆发前,南阳太守可不是袁术的官职。
而是这位名医的。
后来黄巾之乱爆发,张仲景亲眼看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便毅然辞去了官职。
带着一口药箱云游四方。
专门为遭受战火折磨的百姓们排忧解难。
在江湖上辗转多年之后。
张仲景恰好路过洛阳附近。
看到嵩阳书院的恢弘,立刻就萌生了留下来的想法。
想要把自身的医术传承给更多的人。
更好的为天下黎民祛除病痛。
第二个人名叫
乔玄。
他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大名气的。
只不过他的名气更多来自于他的两个女儿。
那么他的女儿是谁呢?
长女大乔。
次女小乔。
有没有名气,全天下人都知道。
见到乔玄的时候。
苏烈微微有些纳闷。
史书上曾经记在,大小乔的父亲虽然也叫乔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