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黄巾大战(1/2)
第189章 黄巾大战
袁绍也没想到,这昔日的白马义从,公孙瓒的核心杀手锏结果又到了自己手上。
望着黄忠一副毋庸置疑的态度,袁绍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似乎暂时也用不上这精锐中的精锐。
奈何黄忠看这架势似乎说不通,又将韩当,颜良文丑等人都唤来,言辞凿凿的将袁绍的安危放在首面。
再加上袁绍的儿子已然出生,算下来如今已经快要十几岁的年级,为了袁谭,袁绍也必须要注意自身的安危,黄忠是懂得迂回战术的。
君不见,那第二次党锢之祸,哪怕是诸多名臣,海内外大儒,手中没有绝对的权柄,在面对宦官及刘宏的组合拳时,都只能含泪饮恨。
袁绍虽然身处辽东,但对于此前开启的第二次党锢之祸消息也是非常灵通。
朝堂大变,曹节死去后,张让赵忠而一众宦官接替了曹节的权势,甚至更为甚之。
兄弟子侄,亲戚乡邻尽皆都被其安插在大汉的各个角落,美名其曰是为皇帝治理地方,实则是尽情的施展手中权势,占据了诸多显耀位置。
世家大族等一众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那些本该属于他们门生故吏的位置,凭什么要让一群没卵子的人随意安插。
于是,在一场蓄谋已久的行动中,皇帝藏于幕后,十常侍成为主导这次斗争的执行者。
党锢之祸的再次爆发,使得天下士人尽皆党锢,所在县内各级官员都不得任免,便是走出当地郡县也需得经过上面审查后方可。
接着,皇帝刘宏为了凝聚手中的权势,又推出鸿都门学。
为了使士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彻底扭转,十常侍们藉由皇帝的旨意,加上皇帝酷爱辞赋书法的缘故,于是便开始在民间大肆搜罗地位低下,不曾于士人有过接触的普通黎庶。
在其入学后,优待颇丰,哪怕是十常侍这般极其贪恋权势,爱慕钱财的宦官,此时也选择了尽数将高官厚禄予之,多则出任州郡刺史,太守,就连三公之位也时有发生。
当然,想要出任这些职位,同样也需要付出一大笔钱财来,也正因此,刘宏实际上对于这个计划是颇为满意。
即能收拢自己的权势,同时还能收割一大笔钱财来填充自己的小金库,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天下黎庶的见证下,皇帝刘宏开启了开挂般的人生。
卖官鬻爵,开设鸿都门学,发起党锢,进而大肆营造宫殿西园。
皇帝的权势归笼了,十常侍们也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唯独士人阶层,是这次行动中的最大损失者。
望着已经半数州郡刺史太守等封疆大吏尽皆成为了宦官乃至皇帝的眼线,士人们多有不甘,奈何现在的刘宏已经不是刚刚登基时那般可以任人蹂躏的对象了,打碎了牙齿只能自己吞进肚子里。
士人们的惨状,却是丝毫没有影响袁氏的蓬勃发展。
在其他世家大族尽皆被皇帝乃至十常侍发起的党锢中受尽迫害时,袁氏却是一反常态,扶摇直上。
原来,皇帝刘宏所宠信的宦官头头中,也有一人姓袁名赦,其出身汝南袁氏,又加上此时的袁逢袁隗不约而同的都想借助这个机会牵上袁赦以此来作为皇宫深处的依靠。
而袁赦也同样对于如今满朝公卿尽皆出自袁氏的缘故,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二者一拍即合。
袁氏越做越大,便是三公职位,袁逢袁隗轮流做。
虽说有时也会因为一些所谓的天地异象,其实就是皇帝刘宏缺钱了,想要收割一波钱财为由任免,但要不了多久,又会官复原职。
故而,此时的袁氏才能真正的称之为四世三公。
在这种情况下,袁氏自然就成为了其他世家大族,乃至士人们的口诛笔伐,但这些表面上的阻碍对于袁氏而言完全是挠痒痒。
袁绍也借着这股秋风,顺利的成为了度辽将军,执掌边塞之地所有军政大权。
在这期间,袁绍也是兢兢业业的发展辽东,对于鲜卑的打击也是尤为惨重。
到了后面,鲜卑人听闻弩骑营出动,便会头也不回的立马开始迁移,就连那些畜养已久的牲畜也只能含泪将其宰杀。
自从那鲜卑首领檀石槐死后,整个鲜卑四分五裂,内斗纷乱不止,在这种情况下,黄忠等人选择远交近攻好,同时又大肆派遣使者,与周边鲜卑各部落修好,给予大笔钱财,物资。
说起来,对于鲜卑的打击,也只是单纯的局限在鲜卑东部这一大片土地上,使得在这片区域生活的鲜卑人损失惨重,其他地区的鲜卑人却是乐见其成,甚至在许与重利的情况下,已经有接近两万的鲜卑人加入到了袁绍的部队当中。
虽然未曾出任弩骑营这一精锐,但也是自成一军,为首者则由颜良出任。
面对这位昔日名震鲜卑,闻得颜良大名者无不惧怕万分。
使得颜良本人在鲜卑内部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时鲜卑多称辽东有一都尉,性情刚烈勇猛,不惧生死,其麾下猛将频出,其中尤其以颜良首当其冲,被鲜卑人尊称为天人。
有颜良主导这支彪悍的鲜卑部队,使得他们的反叛之心基本上难以出现,更何况,其所拥有的任何福利,俸禄,乃至身上所穿甲胄,尽皆要由袁绍统一供应。
说白了,就是你们这些人不是在给都尉府打工,也不是给度辽将军这个名号打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