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辩论会(2/2)
原本的张载也是秉持这一理念的,但很显然,现在的他改变了许多,《正蒙》一书也跟历史上的有些不一样了。
这是赵昉的思想对他的影响,赵昉虽然在学术上没什么建树,但别忘了他从小过目不忘的本事。
熟读了几乎所有他能找到的儒学著作,加上他后世的知识和认知,虽然后世的新儒学他并不赞同,但不得不说有受其影响。
加上二十一世纪最被推崇的是王阳明,心学的理论他即使没研究过,但大体上讲什么他还是知道的。
陆王心学,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体系,而南宋的儒学更追求外王,这是由于北宋灭亡对士大夫们的精神冲击造成的。
无论是陆九渊兄弟,还是朱熹,都对外王之道谈论颇多,为的是强国报仇,打回北方去。
张载被赵昉影响,自然也讲外王之道,只是他毕竟是北宋时代的人,对于内圣的重视,依然还是在外王之上的。
今天思辨上,他被人驳斥最多的也是外王术,认为儒学应该是正心、修身为主,以恕己之心恕人,王道之路应该仁义为先才对。
可外王之道有霸道的嫌疑,跟王道求仁是有差距的,不应该被提倡。
一时之间争论四起,张载以西北为例,从大宋开国对西夏的仁恕讲起,驳斥了原先外王之道的仁义是迂腐的。
真正的外王应该是王霸结合,与明白道理的人讲道理,跟不讲道理的人只有讲霸道。
赵昉在台下大声声援,可这会儿人家才不管你是皇帝呢,宋代的士大夫就是这么拽,讲学就是讲学,谁看你身份地位。
登时他就被好几个大儒驳斥,一个个引经据典的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他也不以为意,明白这是正常的学术交流,皇帝在这只是听讲的一份子,可以参加不同意见的争论,不能以势压人,才能被人尊重。
但他也不是吃素的,从小对儒学、道学、佛学都是下过苦工的,只是没那资质成为宗师罢了。
但不等于他没有反驳的能力,一条条的争辩,同样引经据典的逐条辩论,更是从史书中拿出证据,会场热闹极了。
他自己都没想到,今天这场辩论会,不仅让张载坐稳了宗师之位,更让天下人看到当今皇帝竟然如此博学。
当然张载今天获胜,不仅是因为本身的理论够坚实,还有一个原因正是支持他的大有人在,而且都是儒学大师。
一个王安石,这位的理学理论本来就是经世致用为基础的,自然支持张载的外王之道。
另一个是程颢,程颢跟哥哥程颐是有区别的,二程相提并论不等于他们的见解完全相同。
上文就说过,陆九渊的心学,后世认为最大的可能,正是他继承了程颢这一脉的学术,跟朱熹继承的程颐大不相同。
明天请假一天,后天继续更新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