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嘉佑二年进士科(2/2)
“曾巩!唔唔不错,长的也很帅,就比我差一点点。”
“曾牟、曾布、曾阜,老曾家的三位。”
“王安国、王补之,奇怪,老曾家女婿怎么都姓王呀!”
一圈看下来,那些他曾听说过的人物,现在都知道谁是谁了,当然免不了暗地里嘀咕。
特别是曾巩的两个妹夫,原来没去关注,现在想起来两人都姓王,再一想还不止,记的史书记录曾巩的亲眷中,还有个妹夫也姓王,同样进士及第过。
赵昉这边巡视,自己暗自寻思,殊不知别人也在暗自嘀咕他,这位太子爷凑什么热闹,不是听说他向来不关心科场的吗。
不怪别人腹诽他,的确自从赵昉被定下太子之位后,几次殿试都曾叫他来的,可他就是赖着不来。
赵祯想让他体验朝廷科举的庄严,可他愣是说要坐一天太累,今天自己自告奋勇来,赵祯还高兴坏了。
要看着自己就要半百了,赵祯好几次想要退位,可拗不过这死赖皮的儿子,连太子监国都不愿意。
此时的赵昉在暗自寻思,自己到底要不要插手改变历史上这些人的命运,患得患失的一直定不下来。
苏轼父子现在不用考虑,最倒霉的苏轼前期是顺风顺水的,甚至王安石变法第一次上台后,都对他很好。
这家伙反对变法,但王安石欣赏他的才华并未打压他,他被打压是在王安石第二次上台后的事了。
这些人里真正颠簸的是张载,两次被朝廷征召,又三次外放,数次病倒在床榻不能理政,只好回乡读书讲学。
张载身体不好是从小落下的病根,家贫失怙的他,从小就特别成熟,但清贫的生活,又在边疆地区,还要刻苦读书,累坏了身体。
张载的父亲担任知州死于任上,要说家贫好像说不过去,可他就是贫穷,因为他爹跟他一样,是个清廉自守还爱帮助别人的。
十五岁时其父张迪去世,他带着九岁的弟弟张戬和母亲,护送父亲的棺椁回乡,定居横渠镇。
上要赡养母亲,下要抚养弟弟,自己还要读书,十五岁的少年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这也是后世人们难以想象的。
“不行,要是改变了他还是那个张横渠吗?关学要是没有了,那我不就是民族罪人了。”
“不不,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再说她今年已经三十八岁,理学思想早就有雏形了,影响应该不大才对。”
“可是……”
“别可是了,就算不管其他的,可以让他身体变好呀。”
赵昉经过自己心中两个小人儿的争论,终于决定还是改变一下,不为别的,就为了那横渠四句,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尊敬这位。
其实张载的关学理论,赵昉不是很了解,一些做法还是他不赞同的,比如张载建议恢复井田制,这完全就是历史的倒退。
但这无碍于张载的光辉,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一生致力于追求传承文明的人。
没有蝇营狗苟,没有钻营富贵,没有附庸风雅,更没有无病呻吟。
他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凭这他就是个大丈夫,就是个君子,值得任何人尊敬他。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