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狄青狄汉臣(1/2)
第115章 狄青狄汉臣
占城国是原来的象林邑县,简称林邑,秦汉时期属于日南郡管辖,东汉末年林邑县功曹区连杀了县造反,建立林邑国。
因为林邑属于占族人占绝大多少,区连就是占族人,信奉印度的婆罗门教,后改称占城国。
还别说,占城国虽小却绵延千年,从东汉末年自立后,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占城国才真正灭亡,被越南吞并。
千年之中兴衰迭代,一直跟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到宋仁宗时代,正是占城国第八王朝到第九王朝时期。
宋仁宗庆历四年,占城国第八王朝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第九王朝,第九王朝经历三代帝皇,现在是第二代时期。
占城稻属于早熟籼稻,跟中原种植的粳稻不同,籼稻颗粒更小,亩产虽然略逊于粳稻,但胜在不挑土地。
原本大宋种植的水稻只有粳稻和粳糯,口感虽然极好但需要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才能种植。
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连广东福建都不例外,籼稻却可以在温暖的南方种植两季,占城稻就是籼稻,而且是改良过的籼稻,
它的到来,让贫瘠的土地、稍微干旱的土地都能种植。
这大大的扩大的种植面积,也是宋太宗为何要普及占城稻的原因。
后人习惯性的认为,占城稻是宋代传入中国的,其实不然。
应该在唐末或五代时期就传入中国才对,最早从史书中看到记录的就是宋太宗下令普及的命令。
但这命令是下给福建路的,要福建路提供三万斛占城稻种子,用于普及江淮和两浙路种植。
可见福建已经普及了,才能提供三万斛种子,否则让福建人去变,也变不出来这么多,又不是三十斤。
一斛等于十斗,后来改成五斗,按一斗米三十斤算,就是一百五或三百斤。
就算一百五十斤吧,三万斛是四百五十万斤稻谷,福建能够一次性的上缴出来,可见早已普及而且技术成熟了。
为何是福建最早种植而不是距离更近的广东,这应该是占城国到两广的道路,被混乱的交趾拦住。
虽说交趾一直到南汉才自立,但当地的土著一直很乱,而且跟占族不和,因此海运出色的福建,就成为首选吧。
加上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贫瘠,也需要寻找高产的粮食,海外贸易时就会有意识的在当地找粮食种子。
后来的番薯同样是福建人带回来的,这应该是福建人骨子里对粮食的渴望造成的。
说白了就是太穷了,家乡的山水养不活那么多人,也才有福建人自古就往海外讨生活的习惯。
“诸卿既然决定要打,那派谁去?调遣哪里的军队呢?”
赵祯一看劝不住了,也只好妥协,但这是国之大事,必须谋划清楚。
庞籍笑道:“臣推荐一人吧,彰化军节度使、延州知府狄青狄汉臣可为主帅。”
历史在这并没有改变,其实也不是没改变,而是狄青的战功,在宋夏战争结束前,就已经足够显赫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