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十年后看这盛世(1/2)
第269章 十年后看这盛世
十年有多长?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光荏苒,但观刘辩这位皇长子,曾经任领渤海太守、被封为渤海王的少年,终是顺利地登基,逐渐成长,最终长成一代名副其实的皇帝,实现了汉室复兴,终使汉天下步入一段盛世时期……
唔~以上,是民间百姓们对他刘辩的说法。
事实上,略有区别。
偌大而明亮的渤海宫殿里,刘辩活成了他的便宜父皇,昔日年轻的太上皇,头戴冕旒,身穿玄色冕服,一如往常,正襟危坐,坐于书案前,不算认真地批阅奏折。
而现任的太上皇刘宏,汉朝上一任皇帝,已于四年前清醒过来,没死,还活着,却也只能永远地躺在榻上,一直虚弱着。
当太上皇刘宏醒后,得知洛阳已不是汉朝都城,长子刘辩继任帝位,竟还迁都,已把南皮城定为国都……唔~其想法是怒是喜,已然不是刘辩所会关注的了。
反正太上皇刘宏和太后何氏、太皇太后董氏,外加董侯刘协、名医曾阿牛,养老的何进,并若干仆役和宫女,一起住在还算辉煌的洛阳行宫,不愁吃喝用度,那就够了。
即使太上皇刘宏拼拼凑凑,从众人嘴里得知当今皇帝陛下的种种措施政令,诸如三年减免税收、五年内鼓励生育,有额外补贴、在南皮新都刻印同一款石经,名曰「光熹石经」、设置「南皮书院」为天下第一书院,广招学子,不分寒门世家……这使大汉天下焕然一新,是谓盛世!
或许太上皇刘宏会后悔当初说出那句「朕观此子,此子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的无心评语,可这不再会令刘辩的内心掀起一丝波澜了。
他早把淡薄亲情的长辈们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求对方能安分守己地养老在洛阳行宫,他会记得定期写信过去,以寄思乡之情。
他很忙。
十年时间,生生把他磨成了「阅读高手」,他已经学会如何在批阅奏折这方面找到乐子:只见他拿过一份文书,翻开,快速地浏览一遍,若能遇到合胃口的,文采非凡的,必会露出一抹笑容,提笔「通过」。
反之,则会撇嘴,打个「驳回」,丢至一角,等待宦官那谁,整理之后,堆放一角,待到次日后,被他拿到正殿前,供臣子们取乐。
是以,大臣们为了不被笑话,当真头秃:每次写奏章的时候,大臣们都会思前想后,合理建议,杜绝趋炎附势和无脑奉承,脚踏实地办实事。
毕竟文笔不够,还能凭借质量过关,一旦无理取闹,例如暗地打小报告,说车骑将军曹操又纳侧室,差点气跑了正室,有损汉室吏员的形象,君不见陛下只有一位皇后?……请求罢黜,以儆效尤、或是骠骑将军袁绍放任家中恶仆借势,鱼肉百姓,必须重罚,但那恶仆却来自袁氏家族,袁绍早就和对方划清界限——
总之,千万不要再盯着那群重臣们的后院搞事了,否则被陛下直接无视还好,就怕他心血来潮,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点名夸奖,那可真是社死了。
宦官那谁,默默地注视自家陛下,很快就目不斜视,恭恭敬敬地侯在那里。
而当官宦那谁总算愿意收回视线,刘辩也扶了扶额,难得休息一下,不禁地想起一件往事:说来他仍是败给了现实——
原本,父皇在任时,重用宦官,并授宦官实权……当然,这是用来对抗朝廷上的世家、豪强出身的大臣们,附加皇子家的外戚,以便达到势力平衡。奈何在他刘辩登基之前,他的大舅舅何进,前任大将军,便着手铲除了所有的宦官们。
惜叹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宫亦不能缺少宦官和宫女。
而有宦官和宫女的服侍,更是皇帝的标配之一。
因此,在他登基之后,他不得不再次选拔一批宦官和宫女,哪怕他尽量地缩减人数了。
并且因有上一任皇帝的前车之鉴,在这以后,他是绝对不会给宦官任何权力。
宦官的作用就只专供皇帝的奴仆,撑死替他收理文书、传达诏令。别的甚么,就没了,反正他坚决不要被对方左右,亦不准对方掌理文书,军权之类,更是想也别想!
正因他视宦官如草芥,以致他一点也不想记得宦官的名字。
故此,就算宦官原本有名字,他也记成了「宦官那谁」。
……好罢,偶尔他会喊出对方的名字。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宦官的威胁解决了,尚有地方的豪强和世家呢?
世家也就罢了,豪强还真得注意。
于是乎,刘辩便立即尝试——
他还清晰地记得那天,他向众大臣们宣布自己的决策:借着大赦天下的势头,和收回「州牧委任」的理由,限制每个州郡的兵力,先从冀州开始!
然后,风风火火的「行动」展开了:冀州约有九座郡城,排除渤海郡,刘辩便派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关羽、张飞、皇甫嵩和卢植这八个人,率领千余军队,前往指定目的地,替他巡逻哪座郡城的兵力超过规定数目了。
接着,对僭越的郡城实施重点打击,先抓头目,后找当地的世家或豪强,视对方知不知情、配不配合的举动,再决定要不要扣上「包庇」的罪名,借机释放佃农、归还田地,还分配房屋——
这一系列的熟悉流程,直令对此不算陌生的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关羽和张飞倒是淡定非常,但对皇甫嵩和卢植这二人而言,就分外新奇了。
还行!
皇甫嵩和卢植并不排斥。
相反地,皇甫嵩和卢植觉得此举甚好。
当冀州宛如耕地一般,被彻底地翻了个天,以致冀州境内的世家和豪强元气大伤,外表看起来冷冷清清,一蹶不振,但却赢得了所有冀州百姓们的拥戴。
废话!
平白不再被世家、豪强霸占田地、还得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地、房屋,换谁,谁不高兴?——当然,被打击的世家或豪强是不高兴,不过对方已没有还手之力!
顺便提一嘴:大约是打压得太狠了,抄了世家或豪强府邸的曹操、袁绍、刘备等人,或多或少遭到了报复!
有刺客一二三曾经出手暗杀,却均遭到失败,或被反杀,或被关押,沦入苦役,并为冀州的发展贡献了一点点力量。
而有了立足来源的众多冀州百姓们,也趁着良好的气候,积极地种田。
与此同时,商贩们也变多了,频繁来往,各种新鲜有趣的货物,如瓜果、瓷器、茶叶、丝绸、精美饰品接二连三地出现,给冀州的经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采。
当然,这期间也要保证各郡城的治安,免得黄巾贼兵、歹人之流又死灰复燃。
黄巾贼兵、歹人之流再起,那也无妨!刘辩他有张燕在手。
张燕虽说封侯后,行事低调非常,这却不妨碍张燕继续在收编黄巾残兵的大路上,越走越远——只需刘辩他一句话,张燕亦愿效犬马之劳!
修路、凿河、建书院,尤其是创办「南皮书院」分院、建新房屋、开纸坊、器坊、开辟荒地,以便种植等……当冀州进入相对稳定的恢复时期,刘辩一纸诏书,先任命冀州内的各个郡守或县令,走马上任,警告众吏们不准随意地招兵买马。
再派曹操、刘备、袁召等人前往下一州「并州」,且与并州刺史丁原取得联系,共同再给并州做一次全面的耕地。
就这样照葫芦画瓢,刘辩派遣曹操等人清理一州又一州,足足了六年,才把十三州大部分都清理干净,只除了益州、凉州和幽州这些偏远州地,因有夷族混居,需要视情况,另行解决。
不提凉州董卓至今带着武将牛辅、董越、段煨、徐荣和胡轸等人,和谋士李儒、贾诩,领兵正与夷族顽强死磕,还一度杀进西域,单说在此期间,凉州还横空出世一员虎将,绰号「锦马超」!另外,益州还要重点说明一下:
当初,汉室宗亲刘焉因见天下大乱,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遂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以及最令刘辩棘手的「州牧委任」政策……总之,刘焉虽说如愿占据益州,却也只维持了几年,已于六年前因背疮迸发而逝世。
如果没有意外,其子应会继领益州牧,使益州处在半独立的状态。
奈何遇上了刘辩。
在益州州刘焉不幸病故后,刘辩果断地派曹操等人前往益州「耕地」,完全不再任命新的益州牧。
如此,「州牧委任」凉了,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而在耕地一州又一州的过程中,刘辩也做出了一定的退让:袁绍和袁术皆是世家出身,是南阳袁氏家族的子弟,而袁氏家族一直定居在豫州……不对!
应该说:大多谋士、奇才、名士等人才们皆来自豫州。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