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我不服(1/2)
第149章 我不服
大政方针定下来了,接下来君臣们又开始商讨起,具体的实施细节来。
王道秋向嘉靖帝禀奏道:“陛下,臣在京师筹银还需些时日,然救灾刻不容缓。所以臣举荐我吏部文选司郎中高拱,携都察院监察御史、户部粮草调度官员,先行赴灾区,主持那儿的救灾工作。”
“哈哈哈哈,爱卿对这个高拱倒是看中啊!不过就那个高拱的火暴脾气,和他手握地方官员升迁调动的权力,那些地方官还真是惹不起他。行,就命那个高拱为钦差副使,带着都察院监察御史和户部官员,明日一早就赶赴灾区吧!”
“谢主隆恩”
“行了,行了,你别跟朕来这套虚的,把差事办好就成。对了爱卿,自朕登基以来,历次赈灾,灾民和监察御史总嫌官府粥场的粥煮稀了,认为是粥场官员贪污了赈灾粮。而粥场官员则倒苦水,说粥煮的不稀,自己没贪赈灾粮。总之次次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惹的朝廷是烦不胜烦。对此,不知爱卿可有何良策啊?”
赈灾粥的稀薄!嘉靖帝问到这个,王道秋不禁就想到了后世大清的标准。
于是王道秋他先正了正自己的衣冠,然后一脸严肃的对嘉靖帝说道:“陛下,关于赈灾粥的稀稠,臣觉得朝廷应该定下一个标准。比如粥煮好后在分配前,负责管理粥场的官员,应该拿一只竹筷当众插入煮好的粥里。粥稠就能插住那只竹筷,反之粥太稀都是水,那只竹筷就会浮起。为了我大明以后受灾子民的福祉,臣王道秋请陛下下旨,为我大明以后的赈灾粥定下标准。赈灾粥的浓稠度,必须要能插住一只竹筷,否则负责施粥的官员立斩,筷起人头落。”
咬着牙说出了“筷起人头落”这五个字,然后王道秋就给嘉靖帝跪下了。“筷起人头落”这五个字太霸气了,而且还是一个既简单又切实可行的标准。
于是当王道秋跪下,为此请旨后,此时万寿宫里一众朝臣也纷纷跪下,请嘉靖帝下旨,将“筷起人头落”这一救灾标准,作为大明铁律给定下来。
“筷起人头落”,亳无疑问这是一项足够资格载入史册,为后世永远称颂为爱民如子的仁政。而他嘉靖帝如果把这项政策给定下来,那他嘉靖帝也亳无疑问,将会永远被后世称颂为爱民如子的仁君。
于是在这么大的一个功业面前,当群臣跪下请旨后,嘉靖帝想都没想,当即就拍板让这一政策行文天下,以后大明救灾就这个标准。
白得了一个千古仁君的名头,嘉靖帝也是高兴,当廷还赐王道秋尚方宝剑,让他去灾区便宜行事。
商量完了救灾的具体事宜,君臣之间又商量了其他一些事。然后群臣告退,都去办自己的差事了。
大臣们走后,嘉靖帝让小太监小宫女都退了出去,他又私下里跟王道秋交待了一些事,然后就放王道秋出去办差了。
离开了万寿宫,王道秋先去了吏部一趟,办理了一下自己晋升为一品大员的相关手续。然后他就被吏部尚书喻茂坚领着高拱给堵住了。
喻茂坚将王道秋和高拱领进他的值房,关上门后。王道秋虽是三人中品级最高的,但人喻茂坚是老同志,高拱在名份上是王道秋的老师。于是房门一关,喻茂坚这个正二品和高拱这个正五品,自去坐定,而王道秋这个从一品却巴巴的去泡茶。
泡完茶,一人一杯,等王道秋坐下后。老喻头搂着他那把须白胡子,非常欣慰的对王道秋说道:“朝廷之中,对良桢的品性多有微词,但老夫是一直坚信良桢品性纯良,是为国为民的。今日良桢的那个筷起人头落,实在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善政啊!凭此一项,良桢就足可名垂青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