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京中的两封信(2/2)
“正好近来城建署忙得很。”三月前安定公主处送了方子来,城建署这些日子都在试炼透明玻璃制品,之前出炉和吹制的两批,都不是很满意。
不光裴行俭忙,库狄琚这几个月也没闲着。
于是听到两位她熟悉的,饱读诗书聪敏明/慧的小娘子要回来,她第一反应就是,哎,可以当帮手。
裴行俭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但他太累了,也就没深想,点点头:“城建署之事我不便多听,你们商议着来吧。”
**
端午后,比一百多位劝农使到江南西道更早的,是飞表使。
姜沃收到了许多信函。
除了一定有的媚娘、曜初的信,以及朝中友人的信外,竟然还有一封皇帝的御笔函。
见到皇帝熟悉字迹的时候,姜沃下意识就递给了崔朝。
崔朝又递回来:上面写着的是姜卿亲启。
姜沃拆开来看过去,前面都是夸赞她在江南西道行事之词。她直接略过往后看去——这些赞扬,在前几日,帝后在往江南西道赐端午节礼的时候已经都见过了。
果然,俗话说得好:“老鼠拉铁锹,大头在后面。”
皇帝的重点也在后面。
只见皇帝夸过她的行事,笔锋一转开始斥江南西道世家行事龌龊,竟妄图贿巡按使以声色犬马。
而接下来,皇帝写了两句屈原《九章》里的话来‘勉励赞美’姜沃:“朕知姜卿品性清慎无暇,绝非‘变心而从俗兮’之辈,亦会‘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2]
姜沃:……
说来,这两句话确实是赞扬人的品德,不因世俗而改变志向,谨慎无失堪配天地的良言。
但皇帝特意写在世家要给她送‘门客’贿以声色之事后,姜沃就直接认定,皇帝绝对是在对她阴阳怪气。
这两句话一出,姜沃眼前简直幻视那个‘我在盯你’的猫头表情包。
姜沃忍不住腹诽:陛下这人过河就拆桥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她在这儿冒着风险给大唐‘烧锅炉’,刚烧好一锅水呢。
崔朝也看到了皇帝的御笔信,于是在姜沃转头看他的时候,立刻举手以示清白:“我未写信告知陛下此事。”
姜沃叹口气,带着关怀感伤的语气道:“唉,陛下想来头风又发作的厉害。”然后把信塞给崔朝。
“你帮我写一封回信我再抄吧。”
御笔信不能不回,但姜沃真不想回应皇帝这脑回路。
**
比起皇帝这封信,自然是媚娘和曜初的信更让姜沃欢喜。
尤其是曜初的信。
她拆开信封后,就见信封里掉出几朵小小的白色干花,是荞麦花。
就见曜初信里写着,司农寺于这个旱季筛选出的荞麦佳种,已经大批试种植了。
说来,荞麦的亩产量是不如麦、稻的,故而不会大批量专门用良田种植。但荞麦有个不可替代的好处,那便是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在麦收之后再种植,避免了田地的空窗期。而且荞麦耐旱,生长周期短,因此荞麦才是重要的救灾之物。*
今年,也是曜初第一次亲眼见到大片的荞麦田。
荞麦是很少有的会开花的粮食。而且花开的特别漂亮——
“姨母,荞麦花像是满地雪一般。我摘了几朵送给姨母。”
“只盼到了秋日,荞麦丰收之际,会是个荞麦丰年。”
*
而姜沃压在书中的几朵荞麦花,还被玉娘看到了。
当然现在,没有人叫她玉娘,人人见了她,都是唤周小娘子的。
其实按照律法,周小娘子该回到她家里去。毕竟按照大唐律,
被‘逼良为奴’的百姓之子女,待引检正身后,应问明父母所在处,将卖身文券废除,官府重录关牒,送还本家。
但她不想回去跟着爹娘。
以她这些年的经历,若是回去曾经的坊中,不说周围人会如何看她待她,只怕连家人都不知该如何对她。
周小娘子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家人。
于是她再次鼓起勇气,要求入掖庭——
掖庭中本来就有两类宫人,一便为选长安城周边良民之女入宫为宫人,还有便是原为私家奴婢,原主被抄家后没入官中。
周小娘子已经恢复了百姓身,原不必被没入掖庭,但她还是想跟着姜侯一起离开这里。
能进入掖庭多好啊,那里都是女娘和宦官。
且她已经听其余女亲卫说过,姜侯就是从掖庭女官走出来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