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嬴政出手,鏖战颛顼(1/2)
第245章 嬴政出手,鏖战颛顼
秦国。
函谷关之战已经结束月余,经过此次大战,嬴政御驾亲征,拒楚国百万大军于函谷关外,也让秦国百姓认可了这位秦王。
伤亡抚恤完成,其也开始了励精图治。
靠着天子望气术,这段时间他也收罗了许多大气运之辈,如同韩非、李斯、王翦、蒙恬、张仪、司马错等人。
根据他的考察,这些人皆有不俗的才能,因此也是委以重任。
以法家学说为根基,辅以儒家的教化,墨家的技术,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文臣武将更是英杰辈出,济济一堂。
而随着国力大涨,人才汇聚,秦国气运也是高涨。
秦王嬴政,借助这股气运径直突破到了大罗金仙境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这也让他发现气运之道的玄妙。
麾下大气运之辈越多,秦国的气运也越强,秦国越强,自然就会有无数有真才实学的人前来投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他也是来者不拒,经过一番考察后,便委以重任。
一时之间,秦王爱才之名,广传人间。
让无数能人异士趋之若鹜。
当然,颛顼和伏羲也不是易于之辈,纷纷励精图治,勤政爱民,魏楚二国的实力也是水涨船高,整个人间界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之态。
转眼,十年时间,一晃而过。
秦王嬴政召开了一次大朝会,望向群臣,斩钉截铁的说道:“诸位,秦国已经休养生息了十年时间,也是时候扫平整个乱世了。”
这十年,虽然魏楚两国都没有大动干戈,但边境摩擦却是不断。
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人间界,只能有一个王者。
嬴政思虑良久,与其等待伏羲和颛顼率领大军进攻秦国,倒不如主动出击,扫平天下。
“诸位,先灭楚,还是先平魏?”
冰冷的话语从嬴政口中说出,却是让群臣激动不已。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他们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秦王嬴政以国士之礼相待,他们万死难报,只能替其征战天下。
蒙恬率先出列,说道:“陛下,还请让臣统率大军,先灭楚,后灭魏,让我大秦的铁骑踏遍人间界每一寸土地。”
在他看来,魏国版图要大于楚国,自然要缓缓图之。
先灭楚,后平魏,才是正道。
而且,无论是之前的六国攻秦,还是之后的函谷关大战,皆是楚国主导,自然要狠狠的给其一个教训,让其知道秦国铁骑的厉害。
不少年轻将领也是纷纷附和。
嬴政扫视群臣,问道:“诸君可有不同意见?”
白起挺身而出,看向蒙恬,说道:“我们这群老家伙都还没开口,你们这群小家伙急什么?攻打楚国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接着又看向嬴政,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有不同意见,魏国虽强,但楚国才是我大秦的心腹大患,当先平魏,后灭楚。”
他多次和楚国大军交手,知道对方的实力远不止这么简单。
之前都打到楚国国都了,但还是没有将其拿下。
虽然如今修行者不允许干涉人间的战斗,但三国的国君可不在其中!
他知道,楚国国君是上古人王伏羲转世,一身修为神鬼莫测,还有那能让大军如虎添翼的音律之道,足以让大军实力翻倍。
反观魏国,虽然地域广博,但却没有那种诡异的音律之道。
这段时间,他可是没有少了解那些上古人王的事迹。
论威胁,论计谋,论治国理政的手段,伏羲都远在颛顼之上,要不然也不会一个是三皇,一个是五帝了。
事实上,嬴政的想法和白起不谋而合。
所以他才会问众人,是不是有不同的意见,现在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身经百战的白起,论见识远胜崭露头角不久的蒙恬。
当即下令道:“既然如此,以白起为元帅,以蒙恬、王翦分别为左右将军,统兵百万,定要一举拿下魏国。”
众将早已经跃跃欲试,当即躬身一拜,齐身道:“吾等,谨遵王命!”
随着嬴政一声令下,秦国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运作,不过数日功夫,百万大军就已经集结完毕,陈列在函谷关外。
“兵出函谷,扫平天下!”
而且这百万大军只是先锋,秦王嬴政更是将政务都交给了公子扶苏和丞相李斯,自己则是准备御驾亲征。
毕竟,修行者不能出手,能对付颛顼的也只有自己了。
他也想见一见,上古人王的风采。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防止楚国出手。
大将军章邯带领八十万大军,陈列在秦国和楚国的边境,让其不敢来犯。
秦国如此大的动静也是让魏国和楚国心惊,伏羲和颛顼更是神色凝重,想不到一个小辈手段如此高超,竟然训练出了如此虎狼之师。
楚国王宫内,伏羲听着麾下的汇报,陷入沉思。
大将军项燕侍立一旁,问道:“陛下,我们要不要趁此机会进攻秦国?如今百万秦军出函谷关,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伏羲摇了摇头,笑道:“这个后辈倒是有些本事,暂且不会管他,等秦魏两国战况胶着,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
“只是嬴政不会想不到这点,莫非他有信心以一敌二?”
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旦破坏,最先动手的那个肯定是最吃亏的,除非有着绝对压制的实力。
但就目前看来,秦国显然没有。
秦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连续拿下数座城池,令人望而生畏。
让世人见识到了大秦铁骑的强悍之处。
每拿下一座城池之后,就有无数法家和儒家弟子进入,安抚民心,避免生出什么大动荡,可见秦国的谋划之长远。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