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第224章(2/2)
他也不急,左瞅瞅,右看看,想着还有没有什么乐子看。
正左顾右盼,面前又坐下了一位。
手里端着一个贴着麻纹纸的方盒,约摸十来公分,放下盒子,他又打开盖子,李定安的眼睛稍稍一亮。
里面同样放着一只盒子,不过是圆的,口径也就七八公分,约三公分厚。盖髹朱漆雕,主图是一株荷,中间是水浪波纹,底下是两条金鱼。
立壁雕的是方雷纹,漆层很厚,再打开盒盖,里面及底髹黑漆,同样很厚。
大致瞅了瞅,李定安心里就有了底,又拿起来闻了闻,鼻子里飘来一股檀木特有的香味。
“好东西!”
李定安点点头,又放下了盒子,“明嘉靖后的朱漆脂粉圆盒!”
“啊?”
这位听到是明朝的,反倒有点不高兴,“您再仔细看看,这肯定是清朝的!”
“不用看!”李定安很肯定,“就是明朝的!”
“不是……我之前请漆雕专家赵国立老师看过,他就说是清朝的……”
“那你就去找赵老师,反正在我这,这就是明朝的!”
可能是看李定安的态度比较强硬,这位没吱声,收起东西站了起来,可能是想找其它专家再给看看。
旁边的网友却看不懂了:“从来没听说,故意要把年份往短里说的?”
“并非所有的古董都是越老越好,肯定有原因!”
“小专家,你给解释解释!”
“很简单!”李定安点了一下桌子,“明朝尚红,大红、正红这种颜色民间老百姓就能用。但清不同,各种颜色都有明确定制,到什么级别,只能用什么色。
特别是黄红两色,明黄、正黄、大红、正红就只有四种人能用:皇帝、太子、太后,皇后……这只胭脂盒要是清朝的,就只能是太后或皇后的御用之物,这是什么概念?
所以这东西的制式不对:要是清朝的,只能是内务府所制,就必然有款。如果是太后、皇后之物,就不会雕荷和鱼,如果是植物,只雕牡丹,如果是动物,就只雕凤或鸾鸟……”
“怪不得一听是明朝的,他就不高兴:这价格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你又是怎么确实那玩意是嘉靖时期的?”
“不是嘉靖,是嘉靖后:盒盖内有锦纹,兴于嘉靖,但万历初就不用了……”
“原来是这样?看着年轻,倒挺渊博……”
“不渊博他能坐这?”
“确实有点东西……来来……小专家帮我看看这一件……”
看他确实有两把刷子,顿时又有人从其他专家后面挪了过来。
可能主办方又放进来了一些,排队的藏友也多了起来。有许多游客转到这也停了下来。其中不乏做古玩生意的商人,以及一些艺术品公司、拍卖行的内行,以期望能从这里淘点东西。
其中也有部分看热闹,更或是本着学习态度观望的:毕竟好几位专家一起鉴定的场面并不多见。
慢慢的,围观的人也越来越看,于是,有人就认出了李定安:
“我去,眼了?看那位……”
“谁啊……好家伙,李定安?”
“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扯什么淡,同名同姓有长这么像的?我手机就有他视频……”
这位拿出手机一翻,正好就是李定安在辽省直播时的画面:“看,是不是他?”
可不就是一模一样,连发型都没变。
“哈……他怎么敢出门?”
“有什么不敢的,法治社会,谁还能把他怎么滴!”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算了,说了你也不懂……你看我的……”
他嘿嘿一笑,先拿起手机,“唰唰唰”的点了两下,好像给什么人发了信息,然后从口袋里一摸:“也是巧,正想着找哪位给掌掌眼,这不就碰上了么?”
说着,他就排到了李定安这里,恰好前一位刚看完,抱着东西起身,他顺势就坐了下来。
“李老师,来,看看咱这一件……”
话音未落,又听咚的一声,桌子上多了一件圆古隆冬的东西:比鸡蛋稍小一点,非常规整,呈椭圆形,两头稍长,中间浑圆,整体布满雪妆的斑纹,有点像是鳞片。
应该是沉积岩之类的石头,拿起来掂一掂,确实挺沉。
不会真拿一块石头来鉴定吧?
但也说不准,就比如之前那几位:塑料盆、树脂碗、玻璃杯,不照样拿来鉴定了?
留了个心眼,李定安又仔细瞅了一下,顿时来了点兴趣:“化石?”
“我当然知道是化石!”
这位呲着牙,笑得颇为古怪,“我就是想让李老师看看,这是什么化石!”
能认出这是化石就已经不错了……我又不是生物学家?
李定安下意识的抬起头,看到这位脸上不怀好意的笑,暗暗的叹了一口气:找麻烦的来了!
抱歉,这一章有点短,还有点晚!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