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第671章 大明罗娑斯(1/2)
整个大明,包含西部七省,南洋各司,奴儿干等地区,铁道工程部的正式职工,不包括阉工和战俘,以及海外的廉价劳动力,合计有两百万人。
两百万的青壮,放在三十年前无人敢想,更不提每名工人的年收入平均为二十二元,换算下来,光每年的工钱高达四千数百万元,还不提铁轨维护的费用。
人除了吃粮食,也离不开盐。
传统的农业社会因为地方官府的效率原因,并无法支持复杂的管理体系,所以通过盐来收税,而盐商无疑是最富裕的群体。
大明进入工业社会,粮食和民生物资的保障,成为了工业发展的前提,那么盐价必须压下去,有了工商税的补充,大明已经不需要把盐税看成头等大事,当然了,盐税仍然是朝廷的一项重要税赋。
京杭大运河跨过钱塘江,浙东大运河,虽然不属于京杭运河水系,不过它是京杭运河的延伸,为浙江地区的经济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古渡口西兴镇,流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在镇海城南注入东海,全长近六百里,是浙江东部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如今运河、驿道、铁路并驾齐驱,当中运河仍属老大,已经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而时间最短的铁道,却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运河里的运输精盐的商船,源源不断的从扬州府泰州运出。
以前的粮食宝贵,物资分配不均,产出有限,任何非农劳动力很不易大规模维持,所以虽然很早的时期,泰州已经是海盐的生产基地,但盐巴产量仍然不高。
历史上,泰州临江滨海,盛产海盐。
西汉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为此专门开凿了一条运盐河,将海盐从古海陵的海滨盐场运出;唐代,泰州已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到宋代,泰州产盐销盐量居全国之首,明代的两淮都转盐运司直接设在泰州。清初,泰州依然是黄海沿线盐商贩运营销的主要集散地。
所以如今的永乐朝,泰州盐供应天下。
一个又一个的大明工局下属的盐厂,不光为大明提供精盐,也提供了许多的工作岗位,有双职工的家庭,也有单职工的家庭。
新城区里修建了崭新漂亮的楼房,阳台上的屋檐用的黄色琉璃瓦,加上白色外墙和黑色屋顶,三色的小楼房在槐树的点缀下,犹如图画一般的耀眼。
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乘坐公车回到家里,新城区很快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广场和公园里游玩,老人帮忙在家做家务和看顾孩子。
许多刚会走路的孩童,三五成群的在广场里咿呀学语。
人口密集的地方就会有摊贩,大江南北的小吃散发出诱人的味道,让孩子们馋的口水直流,什么孙悟空猪八戒的人、发糕、豆腐、果、葡萄干等等,总有一样吸引人的。
浙东运河的重点是西兴镇,这座古老的小镇是个濒临钱塘江的繁华商埠,富庶的宁绍平原上的重要物产,都是通过西兴古渡口入钱塘江运往京都的。
来自狗奴国、琉球国、高丽国、南洋各国、乃至外海未知的使臣与商人们,他们从宁波上岸,改乘内河船只,也是从这里入钱塘江去晋谒大明皇帝。
因为运输的增长,运河的承载力无法支撑,虽然有了铁道,但是朝廷里仍然有不少的官员不愿意放弃运河,认为扩张运河是必要的。
朱高炽没有亲力亲为,无论如何治理也需要官员们的经验,一代接一代的摸索,积攒的经验通过文字记载归入文渊阁,才会是大明宝贵的财富。
历史上永乐初期,皇宫因为雷火被毁,文渊阁被牵联,官员们冒死抢救的是文渊阁的书本,最大的财富永远是知识,而不是金银珠宝。
所以工程部承接了这项大工程,运河扩张的时期里,船只运输更不方便,大多的运输方式改为了铁道,铁道却没有因此堵塞,又有一些相关学者认为朝廷此举颇为浪费,大运河看起来作用不大了。
实际上的确如此,到了后世的时候,这条运河已经是水草丛生、飘满浮萍的断河。
可是修都已经修了,总不能修了一半弃之不理,朝廷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修建下去,还那些曾经支持修葺运河的官员也开始闭口不谈,不再当做自己的功绩。
无论如何。
运河上的工人们,盐厂的工人们仍然在努力工作。
就像运河上仍然存在的纤夫,不论在什么年代,也不论拉的是什么货物,拉纤毕竟不是闲庭信步。当然喽,现在他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没有鞭子在空中飞舞,而只是为了娶媳妇,为了盖新房。
那么,谁都难以诉说,这肩头几分是甜,几分是苦。
广场上,几名老人正一起抱怨,不远处的孩子自己玩。
“修一栋两层的房子加上装修和添置家具至少要两三百元,虽然粮价没有怎么涨,钱却不经了起来,随便去一趟城里一元钱就没了。”
“学校里读书不贵,可是游学的费用要给,每年的新衣裳要买,小孩子嘴馋,总不能一毛不给。家里有个疼痛啥的去医馆,大夫看病虽然不贵,药钱却不便宜。
“日子越来越好,却也越来越难,自己家总不能比别人家差太多,否则谁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跟着吃苦,我们这些老的,也只能帮忙做做家务,帮忙看看孩子。”
老人们七嘴八舌,太阳底下晒着,脸上虽然在抱怨,穿的却是本地当下时兴的麻编工艺鞋,几乎人脚一双,穿在脚上步履生风,而且轻盈、干爽、服贴,因而取个“生,风”的名字。如今已经随风飘向国内外妇女的脚上,这款鞋在南洋大受欢迎。
更勤劳的一些老人,手里还在编织,编织好的箩筐在集市上卖一些钱可以补贴家用。
附近古老的仿宋官窑陶瓷,釉纹古朴,色泽老成,造型生动,也是一种传统地方工艺,远销海内外。
田亩集中到了卫所手里,那些家里有百亩土地的军户们,虽然是农民,却已经是让人羡慕的群体,他们靠着自己劳动,虽然粮价不高,但是田亩多,日子过得稳定且惬意。
远处的堰埭是横拦在河道上的坝。
由于浙东运河阻隔于钱塘江、曹娥江和甬江河流之间,各段水位高低不一,因而必须修筑一系列堰坝来解决水位落差问题。
在浙东运河上,较大的堰埭船闸有多处。磨堰,所谓“磨”,就是利用船底一头一尾轮番作支点,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要是船上装货载客,得把船卸空,然后重新装上,既费时又费力。
这项古老的航运工程,是世界航运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从此沟通了不同水系的航程。
利用绞盘拖船过坝,泥是润滑剂,水是润滑油,为的是减少船底与石坝的摩擦,然后用绳索一点点硬拖上坝来,在人力拉不动的时候,还有用牛来拖的。
然后变成水闸门,通过放水来运输船只。
水闸门巨大的转盘需要二十余头牛来拉动,从而拉起厚重的巨大铁闸门,后世的现代运河原理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采用的电力。
大明没有电力,用的是畜力,如今有了蒸汽机,自然可以使用蒸汽机,这也是朝廷那批官员做出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
他们看到了蒸汽机的优势,但是忽略了铁道的威力。这里的运河是可以取代的,与别的地方的运河不同。
专业学者们的意见再一次被证明,朝廷关于大规模的工程,不再是朝廷官员们可以轻易决定的,而是要做出充分的考察和规划。
当年太子殿下喜欢使用各理论组织和调查司,例如社会理论研究室,工农人口分配项目组,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小组等等。
内阁经过此次的大教训,也开始重视了起来,采取了太子殿下的模式。
所以这个教训在朱高炽眼里看来很值得。
那么回到北方。
中国古代大型产煤地区有不少,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皆有采煤的历史记载。
但是不得不提山西,山西的煤层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以及中下侏罗系大同组,还有少量分布在中生界侏罗系大同组和新生界老第三系。
由于长期以来四个条件完美地配合作用,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最终形成了大同、宁武、西山、河东、沁水、霍西六大煤田以及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五大产煤地。
煤矿开采成本低,煤矿资源集中,煤矿质量又好等等,为北方的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早的时候,朱高炽不是很想发展山西的煤矿业。
只不过一则山西的工业化太少,需要刺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带动,二则北方也需要山西的煤矿。
那么到了如今,有塞北地区和高丽藩属国的煤矿供应,关于控制山西和北平等地区煤矿开发重新被朱高炽提了出来。
“塞北地区和高丽的煤矿资源虽然也丰富,可是条件不如山西,如果转移生产链,会导致开采成本增加,也因为少了山西等地的供应,恐怕全国会发生煤矿荒。”
文华殿里,工部尚书宋礼担忧的说道。
从洪武二十五年算起,大明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第三十个年头,发生了以往不敢想象的变化,人们都认识到了工业化的伟力,哪怕是社学的孩童也把工业化挂在嘴上。
工业化的核心是能源,大明的能源就是煤矿。
“虽然海运已经发达,高丽到大明的煤矿运输成本压到了极致,可是比较起铁道,继续发展山西的煤矿业,优势仍然是无法比拟的。”
夏原吉也提出了他的想法。
不过比较起尚书宋礼,夏原吉格外的低调。
这位历史上以治水出名的官员,也是主推扩张运河工程的官员之一,因为这件事的理亏,他有些不自信起来。
朱高炽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
但是他要考虑为后代留下丰富的“遗产”。
后世都说米国如何云云,其实在朱高炽看来,米国的确很多方面做的不错,可要是说米国有多么的先进,朱高炽却不以为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