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2022年冬(5)(2/2)
《穿行于夜色的松林》,作者是张炜,原山东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我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圈里,一位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教于bj一所学校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拍了张图片,这是作者写的序,他写到: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亲近大自然的。
这句话让我瞬间破防,所以向语文老师打听到书的名字,而后从网上下单,翻看这本书就跟着作者进入了他和文友们生活的那个世界,就像是作者说的,松林是天上的乌云变成的,乌云是松林的魂魄。一片片松林死亡了,它们的魂魄就要升上高天,游来荡去,最终还要找个适当的时机落下来生长
如果你也喜欢写作,如果你也憧憬大自然,这本书真的可以拿来读一读,这里有山有水,有鸟有林,有自由与宁静,有返璞归真的悠然。
《富兰克林自传》,作者富兰克林。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报考了中公教育的考研班,每天听网课,教我们英语的老师非常有意思,他会给我们讲古希腊神话,讲古罗马传说,因为英语中很多的词汇其实都是源于希腊语或罗马语的。他反复提及了这本《富兰克林自传》强烈建议我们去读一读。
之后我便从网上买了这本书,而后才发现,自己对于富兰克林的了解是多么的浅显。你可能之前只了解到,富兰克林是现代文明之父,美国独立与自由之梦的奠基人。他是钢铁大王,欧洲雄狮,美国的开国元勋,伟大解放者,但你读过他的自传之后才知道,他曾是一个纺厂的学徒,是一个自闭症患者,曾做过印刷工人,是个木匠的儿子。
读过他的自传之后,你才会明白,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从天上偷窃火种给人类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你才会知道他的梦想与热血,自信与坚持。正如他在书中所写到:日日努力,小小土丘亦可成山峰。珍惜每一点收获,避免每一丝挥霍,涓涓细流亦可成大江大河。
《想要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作者刘同。我最早是于2015年秋读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而后开始关注刘同及其作品。这本书是今年无意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到的,是刘同今年的新作,这是一本散文集,讲述了刘同近几年的过往,包括他的工作,他的生活,以及他与父母之间的相处。
刘同虽然今年40岁了,但他的文字和文风依旧如同他30岁时候的模样,淡淡的忧伤,以及一个文艺青年戒不掉的矫情。从这本书里你可以依旧感受到刘同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感情的细腻,他依旧是孤身一人,他依旧是保持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立思考,以及他试图打破世俗的枷锁,保持人格的自我追求和不断思考。
但在这本书里,他开始怀旧了,也开始以另外一种方式慢慢释然过往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在刘同的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家》作者孙悦、孙海洋。这本书是我一个在中信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送我的。起初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听过书的作者,对书的内容也并无太多感知。刚巧要到外地出差,便将这本书塞进包里,打算在飞机上看。碰巧在首都机场的书店里看到了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登机,便匆匆打开来读。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寻子故事,这个故事的人物原型和故事情节后来被改编成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亲爱的》,由陈可辛导演,赵薇、张雨绮、郝蕾、黄渤、佟大为、张译等主演,但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过。
这本书并不厚,只有短短的几万字,所以我仅用了一天就读完了,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凌晨一点,我躺在酒店的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涌现出书中的画面。一个普普通通开包子铺的父亲,自己三岁半的儿子被人贩子在包子铺门口拐走后,杳无音信。父亲从此踏上寻子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4年。
孙海洋坚持寻找儿子,坚持了14年。这14年里,他联合其他被拐儿童的父母,成立了寻子的互助会,奔赴全国各地寻子,寻子会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在他的直接和间接帮助下,很多被拐的儿童被找回。也正是由于他和互助会的努力,民间对于打击儿童拐卖的呼吁越来越强烈,使得警方和政府对此越来越重视,也正是由于孙海洋等人的努力,间接地推动了我国对于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的法律和法规不断健全,司法程序不断完善。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历经14年的寻找,孙海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他最终在父亲的坚持和努力下,回家了。
《回家》这本书,让你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很多阴暗和冰冷的地方,但同时也会让你看到爱,看到坚守与努力,看到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这本书同样是我那个中信出版社的朋友推荐给我的,朋友建议我,以后应该多读一些大历史,大世界观之类的书,以便提升自己思想和格局的高度,提升自己的大世界观。我觉得朋友说的很有道理,便让朋友向我推荐几本这样的书,朋友给我列了个书单,《枪炮、病菌与钢铁》便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作者很有意思,是个周游世界列国的天才,喜欢到世界各地去看鸟。他的母亲是教师,同时是个语言学家。而父亲则是个医生,受其父亲影响,他小时候也想当个医生,但7岁到时候疯狂的喜欢上了观鸟,大四的时候放弃医学转行学生物学。之后受到过语言、历史、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拿到博士学位后,开始研究分子生理学和演化生物学以及生物地理学。
在这本书里,他从人类社会的起跑线开始讲起,从食物生产的兴起与扩散,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是如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里面讲述了整个近代及现代人类世界史上,文明的进程和传播是如何进行的。由于作者出生在美洲、又因为研究和观鸟所需去过欧洲、非洲、澳洲、亚洲以及东南亚等地,可以说他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他用大量的案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书写出一部世界文明的演变史,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全球通史》。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几千万年以前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各地的农业,畜牧业,技术等是如何发展的。病菌在人类发展中也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你会看到侵略与殖民扩张,你会看到世界政治中心与权利的数次转移。你会看到在唐宋时期的中国是技术大国并领先世界,十五世纪初期,也就是1405年前后,中国人的足迹就已经踏上了印度洋、非洲等地,那时候,哥伦布还没有出生呢。
这本书我强烈推荐喜欢历史,尤其是喜欢世界历史的朋友们看一看,你可以先在微信读书上读第一遍,如果喜欢,可以买来纸质的进行二刷。
以上这13本书,是我阴差阳错所接触到的。但凡能接触到,都是上天给予你的恩赐。让你与这本书,与书的作者能够进行对话,从而让你能够结识到一个个有趣的灵魂,让你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多面和多样性,让你学会思考,学会重新认识自己。你可以不必去看这个世界,但你得多看书,因为书里的世界要比你想象的世界,比你现在的世界精彩的多。
以上,是我基于2022年的读书总结,希望你能够喜欢。
刘海峰
2022年12月22日
于广西南宁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