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 造福天下的事怎么能叫偷(2/2)
“你是懂农学的,大明缺少你这样的农学大家啊!”
这个马一龙,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辞官回老家溧阳后建了个务本书院,构筑馆舍,读书著述。
在乡里招募农民垦种荒地,采用分成制,把收获的一半给佣工,一年后荒地全部得到开垦并取得好收成。
并且根据自己的农事经验编辑《农说》,以阴阳理论阐述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在农学思想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是个农学人才。
关键是肯做实事,能做实事。
“臣只是会点农事,当不得大家。”
“难道那些舞文弄墨、伤春悲秋的文人,就能称得上大家?”嘉靖伸手从书案上取下几本册子:“大明的江山社稷,大明的天下苍生,是要去做实事的。空谈误国!”
将册子递过去,马一龙双手接住。
只见封面上《农政全书》四字,金光闪闪,泛着光。
“……”
马一龙快速扫了一页,不由大惊。
然后细心往后读,越读越是心惊,越读眼睛便越亮。
当即恳求皇帝,让他认真读完一本。
海瑞立刻也涌出了好奇心,小心拿起一本“蚕桑”卷册子,打了开来。
小半个时辰后,马一龙抬起头,便看到嘉靖坐在圈椅上品着茶。
“敢问皇上,此书作者不知是哪位农家圣贤?”
嘉靖瞥了此人一眼,没说话。
吕芳“嘿嘿”一笑,扬声道:“此书,乃是万岁爷口述,咱家代笔的。”
“……”
马一龙放下册子,认真正了正衣冠,跪在嘉靖面前,以五体投地的大礼参拜:“《农政全书》问世,乃天下苍生之幸,大明社稷之幸。大明万年!皇上万年!”
对不起了!徐光启,大不了,等你长大了,朕好好补偿你。
《农政全书》,真的对农业有大用啊!
“这部农书虽好,但也要有人能领悟它、实施它。马一龙,朕升你做司农司丞,莫要让它蒙尘。”
“臣必不负圣恩,造福万民、造福大明,百死莫辞。”
“对了!”嘉靖抬目看向殿外,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来到了南洋:“朕已经让胡宗宪留意西洋的农作物了。玉米种子宫里便有,你可以在直隶试着用新种植法推广。等大明战舰从南洋回来,番薯、辣椒、番茄,大概也便传到了大明。”
玉米这种来自美洲的作物,1494年就传入了意大利,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将玉米传至南洋爪哇,十六世纪初侨居南洋群岛的华人便将玉米由海路传入大明沿海和近海各省,开始在江苏、安徽等地种植。
可以确定,番薯、辣椒、番茄距离大明已经不远了,甚至已经在东南沿海某个县里生长开了。
而拿玉米来说,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中。定期浇水、施肥,给予植株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即可。
只要种植得法,大明还怕什么小冰河期。
再加上工业化后的化肥增产,大明的粮食也就富裕了。
那么,这种高产粮食作物传到大宋,王重阳的信仰值还不“蹭蹭”上升?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