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416汇报(1/2)
第439章 416汇报
宣讲结束后,车部长回到市上,专门就尚云的宣讲对市委李书记和市政府朱市长做了汇报。
车部长的汇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尚云在七县一区宣讲了些什么向李书记和朱市长做了汇报,另一部分就七县一区领导的种植想法做了汇报。
关于尚云的宣讲内容,车部长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尚云说,西原市整体偏干旱,地光人稀,土地产出低下,留在家种地的统一年龄偏大,对现代化的技术和机械运用率不高,但土地多,而且是特别多,这是一个普便存在的客观情况。
针对西原市的土地耕种现状,尚云提出,要想让西原市的农业走出去,必须要发展特色产业,去种市场上紧缺的特色农产品,比如紫苏、红小豆、苦荞和扁黑豆。
无论是紫苏、红小豆,还是苦荞和扁黑豆,都是国内外的紧缺货,因为紧缺,所以不存在销售不出去的问题。
而且,在西原市,这些紧缺的农作物,是非常适应种植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耐干旱,对土地的肥力要求不高,适应在贫瘠之地种植。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的农户不去大面积种植呢?
大家的目光盯在小麦和玉米上面,种小麦为了自家吃,种玉米为了养殖的牛羊骡马吃。
保证“吃”固然重要,但在保证了人和牛羊骡马吃的问题后,依然有一部分耕地没有得到利用,要么废弃,要么种了树,造成了耕地的非农化,也造成了特色农业的总体产量低。
由于全市特色农产品数量有限,不能引起客商的重视,这种发展模式,既影响了客商的收购热情,也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没有了热情,也就没有了市场,就拿紫苏而言,以前都是小打小闹的种植,全市的紫苏种植面积没有超过一千亩,上市的没有超过一千斤,就这样的产量,是难以有客商问津的。
去年,种植紫苏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规模化的种植,二万五千亩紫苏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规模化的紫苏吸引到了国外的客商,形成了客商围着紫苏转的情况,价格的主动权也牢牢掌握在了种植户的手中而不是客商的手中。
说起紫苏,尚云提出了让特色农产品走规模化的种植模式,用量来吸引客商,靠着统一连片的种植来增加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吸引客商的到来。
尚云说,整个西原市的农业,就是一种自种自足的农业发展模式,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没有通过种地发家致富的想法。
一个人的想法限制着一个人的行为,西原市的农业要走出去,必须要改变人们的想法,让人们树立起种地也能赚来钱的思想。
尚云说,西原市有非常多的耕地,特别是环江县,地多人稀,特别是县北十个乡镇,一家有三四十亩耕地并不算多,百分之八十的家庭耕地都在六十亩左右。
大量的耕地,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土地的保障,为发展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地条件,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针对西原市一半的县是半农半牧的现状,尚云提出了发展紫苜蓿来解决养殖需要的饲草问题,有意向地去发展草产业。
朱市长听了车部长的汇报,叹息道:“尚云这个孩子,对我市农业的分析,非常到位,为我们接下来发展农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李书记说道:“是呀,虚心听去一个搞农业的年轻人的心声,对我们这些搞扶贫的干部,很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