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363流转土地(1/2)
第386章 363流转土地
安顿好城乡共养实验鸡园的事后,尚云决定流转一部分土地,来发展一批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保障种植户的利益,避免种下卖不出去的问题。经过一个冬季的联系,尚云已经和外地的客商签订了洋芋、红小豆和荏的订单种植意向合同。
年前,尚云已经调查过了,在尚家河村这片土地上,最适应种植的是紫苜蓿、红小豆、洋芋和荏,紫苜蓿已经被群众接受了。
尚家河村两委已经争取到了三千亩紫苜蓿种植任务,免费给农户发放苜蓿草籽,并且免费给肥料。
由于紫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是牛羊骡马最好的牧草,村民对种植紫苜蓿的积极性很高。
相对于紫苜蓿,荏、洋芋和红小豆,村民们种它们就是为了自家用,没有多少积极性。
加之,种荏、红小豆和洋芋村上没有扶持,虽然尚云给村民们说了几次,但村民们认为种它们还不如出去打工,并不想种植。
既然尚家河村的村民不愿意种植,尚云现在也不是尚家河的村主任,他不能再把目光放在尚家河村。
是时候把眼光放在其它村了,其它村比尚家河村条件好,平地也多,能够利用机械化耕种。
其它村和尚家河村一样,人们对种地不怎么感兴趣,觉得来钱最好的方式还是外出打工。
打一天工就有一天的收入,种地就不一样,要受气候、雨水和价格的影响。
十多年来,工业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可粮食的价格一直在原地踏步,而种地需要的化肥、农药、机械费和人工费都在长。
种地能见多少钱,只有种地的人知道。种地的人知道了,就越来越不愿意种地了。
外出打工,为农民开通了一条谋生的路子,也为农民从大山走往城里开通了一条进城路。
打工出的力气没有种地出的力气多,一个人打工见的收入比一家人种地的收入要高许多。
人都是现实的,农民也一样,虽然老家风景如画,但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打工。
尚云了三天时间跑了曲柳湾乡十六个村,劝说村民们签订订单种植,没有人对这种种植方式感兴趣。
大家感兴趣的是,地由你来种,我来给你打工。地种好种坏,是你的事,每天只要你给我钱,我就由你来指挥,我的地也由你在上面折腾去。
针对农户不想种地只想打工的思想,尚云决定流转一部分土地,当然土地的流转金是非常便宜的,一亩一百块钱就可以流转到平地,至于陡坡地一亩有二三十元就可以流转到手。
考虑到大量劳动力进城、村里缺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尚云不敢流转陡坡地,因为陡坡地机械难以进去。
尚云想多流转一些土地,利用机械化耕种、收割,通过订单种植保证销路,通过种农户很少种的荏和红小豆来获取利润,当然也种一些洋芋。
经过十五天的奔波,尚云终于流转到了一万亩耕地,都是平地,机械都能进去。
虽然一亩地流转费用只有一百元,可流转的土地多了,还是一笔大数目。
一万亩,就得流转费一百万元。尚云手中也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在合同里面写道,等秋后庄稼出售了结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