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事先准备(2/2)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北平的稻米大都是江南地区供应的,装卸、押运粮食都是徭役,一年几百万石稻米的押运要用多少人,中途还有一些地方要纤夫拉船,百姓误了农时就相当于自杀,因为没有吃得只能卖地或者借高利贷,年复一年,今年破产几千,明年破产几年,累计起来的数量就无法想象。
秦睿就是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几十万人的衣食住行供给难吗?对大明来说,是个问题。但在秦睿看来,难个屁!后世一个寿光,供应了全国几百个城市的蔬菜,上亿人吃着寿光的菜,北平周边这么多地,几十万人的供给有什么难的?
当然了,凡事要一步一步的来解决,不可能一撮而就啊。
第一步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土豆、红薯、玉米只能是辅助百姓吃饱,吃好还是要靠小麦和大米,当然了还有肉食。秦睿不是袁隆平院士,他不懂什么雄性不育株、杂交技术,没办法改良大米和小麦的种子,但他有办法提高亩产量。
后世提高产量都是靠化肥,各种氮磷钾肥一起上,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也把地给搞坏了。身处大明的秦睿可没有化肥技术,但没有化肥,可以是用农家肥。农家肥光靠人是肯定不够的,大批量养殖家畜才是正道。
秦睿的计划很简单,养殖一大批家畜,然后精耕细作一部分小麦、稻米,挑选优质的种子,这样也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本来秦睿准备种的同时干这件事的,结果他被金纯抓去盖房子了,只能把计划往后延了,现在倒出了时间,是要好好打算了,更何况郑和历经千辛万苦,把三种新粮搞了回来,秦睿肯定要对得起郑和啊,趁着冬天事不多,先准备起来。
十一月十一日,永乐皇帝自南京启程,皇太孙朱瞻基伴驾,携后宫嫔妃、武勋、文武百官北迁,魏国公徐钦留守南京,六部各留部分官员,处置全国各地事务(在真是历史上永乐皇帝没有迁回北平,只有朱瞻基和朱高炽去了北平,然后一步一步将各个部门挪过去的,为了剧情需要,才做这个设置,大佬们勿怪)。
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遮天蔽日,沿途各布政使司、州府县都是黄土垫道、净水洒街,为了赶上永乐十九年大年初一的大朝会,朱棣取消了召见沿途官员的事情,让队伍加速,改每天行进30里为50里。
好在有太子朱高炽在前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否则十几万人要想一天走五十里,门都没有。这不是后世有高铁、火车、飞机、汽车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靠两条腿,有人还要打仪仗、拿武器,一天走50里地,还要生火做饭、搭帐篷休息,简直就是要人命。
中途有病的、伤的统统被留了下来,修养之后自行想法去北平。
没办法,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指示,一切必须为元旦大朝会让路,不管你是国公、侯爷,还是无名小卒,老老实实的努力往前走。
人命有时候不值钱,尤其是在这时候!这数九寒天,严冬腊月,条件好一点的,晚上睡觉有个屋子窝一宿,大部分人都是在帐篷中,铺一些干草,睡在硬邦邦的地上,几个人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不生病才怪呢!
好在,毕竟是皇帝出行,有大量随行的御医,他们会熬制一些汤药,分给随行人员喝,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疫病,影响到永乐皇帝。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