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二章 来客(1/2)
琅琊郡,也称琅琊国。此处正是元帝当年封地所在。
当年大晋北方大乱,5胡入侵,烽烟4起之时,还是琅琊王的司马睿便是从此处接受了江北大族的劝告,带着士族从人南渡建邺,最终在江南称帝延续了大晋基业。
琅琊国大族颇多,琅琊王氏便是典型代表。而琅琊郡,自从当初司马睿和琅琊王氏离开之后,便落入了北方胡族之手,在各方攻伐之中变换着主人。但大晋的兵马却再也没有踏足过琅琊国。
这1次,李徽的东府军攻入琅琊国,也算是数十年间第1次有大晋的兵马送入关东,收复故土。
当然,如今的琅琊国已经和之前大不1样。若说当年南渡之初,琅琊国百姓还每日期盼王师北进,收复故土的话;那么现在56十年过去了,大晋在这里的痕迹其实已经遗留不多。虽然城池府第上还有许多痕迹,但是人心上的痕迹已然颇为淡薄。新生的几代人,更为怀念的反而是灭于秦国之手的燕国。大晋在这里的影响力远不如慕容垂等人的号召力。
这也是李徽李荣率军攻治所临沂之时,还遭遇了城中百姓反抗的原因。临沂本地的官员已经在慕容垂起兵之后宣布脱离秦国统治,拥护燕王复国。所以城中的百姓们等着他们燕王的兵马到来,谁料想晋朝兵马打来了,所以做了1番抵抗。
当然,这样的抵抗在东府军的攻击之下毫无意义。城门炸开之后,城中不到1千守军和反抗的百姓便也偃旗息鼓。
但李徽也从中意识到,北徐州1带的民情和实际的社会状况,并不像是自己所想的那么乐观。有时候,大晋君臣会陷入1种误区,总以为自己是正统,总以为中原之地的汉人百姓都会想当然的心向大晋,怀念大晋。总以为大晋兵马1到,当地百姓必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事实证明,这是1厢情愿的臆想。
其实许多时候,普通百姓就是如此,谁占领这片土地其实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为他们带来些什么,能否保护他们的安全。
当年胡人到来,大晋上下仓皇南逃,真正害怕和担心的人已经跟着南下了,留下来的百姓本就没那么忠诚,或者是有自己的牵挂。大晋既然保护不了他们的安全,又怎能要求他们忠诚。
56十年过去了,新生的几代人在胡人统治之下长大,又怎会对大晋有什么忠诚可言?或许,只有在祖辈的闲谈之中,他们才会隐约明白南方的大晋曾经是这里的主人。而对于情感上的归属,甚至不如之前统治他们数十年的燕国了。
而这,也提醒李徽明白,在之后的治理之中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不要1切都想当然。
当然,眼下李徽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军事上推进收复北徐州之地后,即将面对的关东腹地的慕容垂的兵马和秦国遗留势力的问题。
李徽并不希望有1场和两方的全面战争,这对东府军而言不是什么好事。目前为止,自己也没有能力占领关东之地。正因如此,李徽才会在得知慕容垂起兵之后,率军北上,趁2虎相争之际攫取北徐州之地。
其实,无论慕容垂同不同意自己合作的条件,李徽都会这么做。李徽是不可能坐等慕容垂拱手将北徐州之地送给自己的,那也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李徽的出兵倒并非是因为慕容垂没有给予回复,而是计划之中的事情。之所以快速出兵,更是担心北徐州为慕容垂所据,被慕容垂掌控了局势之后反而无法顺利攫取到手。
在攻下临沂之后,李荣率兵马往西北方向蒙阴进发的时候,本就是为了守住琅琊郡边境。没想到慕容垂的兵马恰好抵达,李徽自然是要给他们1些颜色看看,命令李荣率军进攻,将那支兵马给赶了回去。
从抓获的俘虏和将领口中,李徽得知了慕容垂的兵马现状以及邺城城下正在僵持的攻城战的情形。李徽对此颇为讶异。
1方面,对慕容垂父子短时间内能够聚拢了近2十万兵马感到颇为震惊。他们从河南郡起兵到兵临邺城城下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居然迅速的聚拢了2十万兵马,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燕国在关东之地的根基是深厚的。燕国占据关东4十余年,确实留下了很深的印痕。燕国灭亡的太快,甚至有些令人意外,这恐怕也是许多人心中不甘,难以释怀的原因。
李徽庆幸自己迅速出兵的策略,若是慕容垂抢先占领北徐州之地,恐怕自己很难如现在这般轻松的只用1个多月便几乎已经占据北徐州全境。
慕容垂没有先占领周边郡县之地,而是先去攻邺城,这或许是1个巨大的失误。以这样的群众基础,占据周边郡县,包围邺城,这样便不会遭遇目前攻城不力,天气寒冷导致柴薪物资短缺的窘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