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乡试(一)(2/2)
尤其是策论,考的可是考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真正考验考生素质的考试,牵扯到了方方面面,既要懂得当前形势,还有迎合当前国策,论述要有理有据,策略要切实可行,所以对于明天的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确保明天走充沛的精力应付考试,李杰早早的便躺下休息!
天亮之后,李杰起床、洗漱、吃饭,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早早的就坐在考棚1边研墨,1边等着发题!府试的时候,因为京兆府知府周正和蓝田县县令林梅的关系,府试的策论考题,和童子试策论的考题异曲同工,这也算是让李杰占了便宜,而乡试就不1样了,也不知道乡试的时候,会出什么样的策论考题!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杰1边研墨,1边等着发题!在1声铜锣之后,士兵举着考题慢慢的走了过来!于是李杰赶紧抄题。这次的题目是:永兴军路地处西北,与西夏接壤,这几年大宋和西夏关系紧张,边界时常发生冲突,如何能彻底解决两国的冲突问题,还百姓安康!
这题目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的冲突,这比童子试和府试那解决匪患问题,明显上升了知道档次,站位更高了!对于提刑按察使张俊,李杰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人是典型的投降派,在金兵南下的时候,他是反对抗击的,只想用和谈来面对问题,还和抗金名将宗泽发生过冲突!或许在他看来,和谈,用1些利益,换取和平,比战争更有利!
战争是需要花钱的,当时虽然还没有大炮1响黄金万两的说法,但是发动1场战争,从开始调兵所用的粮草军饷,到战争结束的抚恤金,都是要花大量钱财的,而且还会影响到经历的发展!宋朝的经历发展可是很好的,宋朝之所以愿意年年向辽国、西夏缴纳税币换取和平,就是因为,那1点税币,远比发动战争花费要小的多!也是因为这样,宋朝才会1直用税币来维持和平!
正因为知道张俊的政治主张,李杰知道,这次的乡试,想要拿到高分,就不能表现的太过激进!将题目抄写下来,李杰开始微微眯着眼睛,考虑答案!
经过分析,这道考题的论述,重点应该是分析西夏党项人,为何会常年犯边!而策略自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李杰对于历史的了解,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属于几个部落联盟的国家政权!整体来说,西夏还是农奴制的体制,国家也不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是部落联盟的形势!在西夏国中,那些党项贵族不从事生产,紧靠着那些农奴,是无法满足西夏国消耗的,也就是说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因此就需要靠战争,从宋朝取得1些利益!这才是西夏每年都会入侵大宋的真正缘由所在!
至于彻底解决西夏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扫灭西夏,毕竟西夏原本就在大宋的统治下,百年前趁着拓跋元昊趁机整合了党项各部,建立了西夏王朝,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朝廷根本不承认西夏国的存在,将他们认为是叛乱!只是多次战争,都没能平叛,最后才无奈做出让步,承认了西夏国的存在!
因此,彻底解决西夏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惜1切代价,全力扫灭西夏,让党项族,再次回归大宋管辖,就如同京兆府北部高原的黑党项人1样,让他们成了大宋治下的普通部族,这样就不存在西夏犯边问题了!这就是解决西夏问题的上策!
至于中策就是,在战争中打赢西夏,让他们无法从战争中取得想要的利益,这样他们的内部矛盾就会爆发!而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党项各部自然会做出改变!而无法通过战争取得利益,他们自然就不会发动战争了,所谓战争是为了和平,这叫以战促和,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果大宋的军队,能打的西夏人抬不起头,他们也不敢随便发动战争!
最后下策就是,每年按时给西夏税币,让他们不需要战争,就能得到想要的利益,用钱财换取和平!这是李杰能够想到的策略,如果这个主考官不是张俊这个投降派,李杰肯定会写第1种策略,但是张俊作为主考官,李杰心里清楚,不能写的太激进,要不然估计得不了高分!这就是对于考官性格的迎合,这也是科举备考的重要1环,如果不能迎合主考官,是很难在科举中取得高分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