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现状(1/2)
此时的前院周家。
周文忠最后1个回到家中,走进堂屋后顺手关上门,周德明又1次的坐在了4方桌前,马桂红刚才领着周文秀已经返回主卧内睡觉,周文信正拿着扫把扫地呢。
“呦,周家大功臣回来了?瞅瞅你造的孽,让我帮着你收拾。来,你自己扫。”
周文忠走到他跟前瞅了瞅说道:“帮着哥哥干点儿活能累着你?你从小好像就没拿过扫帚吧?”
“爸您听见了吗?您瞅瞅老大怎么说话呢?您还在这儿坐着呢他就敢这么说。”
周文忠听后只觉得心中有火需要发泄出来,暴躁的心早就已经按耐不住。快跑两步走到周文信跟前,1把拉住周文信的小手臂,右手搂着周文信的胳膊放在自己胸前,侧腰弯下小腿后,肩膀顶着周文信的胸口,腰部提劲猛然往上1带。专业术语:盖步过肩摔。
90来斤的周文信顺势砸向了餐桌位置,手里的扫帚同时也飞了出去。
“砰!!!”
周文信完美的砸在了餐桌旁边的地上,周文忠此时才松开了握着他胳膊的手,如果自己想的话,1瞬间就可以将周文信的胳膊扭断。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熟练,让周文忠有些享受这种感觉。
周德明看到这个局面,赶紧站起身跑过来,蹲在地上查看周文信的伤势,马桂红和周文秀也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你……文信没事儿吧?你哪儿疼?给爸指指。”
“爸,哎呦……摔死我了,嘶……背上疼得厉害……哎呦…”
“你……”
周文忠回神后,略微喘着粗气回答道:“哎?我这是怎么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么做!您1定要相信我啊!要不这么着吧,我再把大家伙叫出来,集思广益的给咱们家出出主意?”
“你…你……你给我回屋待着去吧。”
“诶。那我先回屋里了,有什么事儿您再叫我。”
不等周德明再言语,周文忠走回自己睡觉的房间。掀开被子躺了进去,枕着胳膊盘算着自己怎么活下去。
前身是初中毕业,在这个时代是绝对够用的,本来前身还准备考高中的,结果被自己的父母忽悠说是家里没钱,应该先紧着弟弟妹妹。就这么着辍学在家了。
目前为止只能走1步看1步,不过自己这个体格还是应该好好锻炼锻炼的。就摔了比自己重10来斤的人1下,已经感觉有些气喘,这副身子骨实在是太差劲。思维比较跳跃的周文忠,突然想起来今天好像还没签到。
“签到!”
【叮…签到成功!今日奖励玉米面窝头2个、现金1毛。现已放入储物空间。】
“哇,血赚。呵呵。”
对于这个系统,周文忠已经无力吐槽了。
从储物空间里取出玉米面窝头,还是热气腾腾的呢!放在手里掂了掂,估计每个窝头得有3两重。直接蒙上被子躺在被窝里吃了起来。
甭管什么恩怨情仇,前身已经不在了。这就代表着所有的债已经还完,哥们穿越过来不是给你们家当牛做马的。自己只是借住在你家的房子里,或多或少给你个房租就成了。顶多再加上伙食费,你要是觉得亏的慌,那你就爬到百货大楼的顶上,大头朝下亲自下去找真正的“周文忠”去索要吧。
目前来说,现在能有口吃的就已经不错了,玉米面窝头相当nice了,挑食是不存在的。
周文忠目前除了要吃饱饭,还要面临另1个问题。就是被原身父亲送去下乡,运气好的话能留在远郊区。运气不好的话那就自求多福吧。
截止70年代末,京城只有4个城区的户口才算是城市户口。最讨厌有人嘴里嚷着:出了2环就是农村!
城市户口的城区分别为:东城区、玄武区、西城区、崇文区。
同时周边的村子叫做郊区。郊区又分为远郊区和近郊区。
远郊区为:大兴区、昌平、密云、平谷、怀柔、通县、延庆、门头沟、房山。
近郊区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
近郊区的农村人负责种植蔬菜,为城市提供蔬菜供应。
远郊区的农村负责地带种植粮食,种类有小麦、玉米、水稻等。为城市提供粮食供应。
但不论远近,他们这些人的户口本上写的都是京城市某某区农村户口。
山区的村民大部分种植水果和粗粮,也有畜养家畜为生的。
综合相对比,城市户口生活条件的优越性已经显而易见。而且还享受着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
如果想要留在这里的话,要么有1份正式工作,要么是在校学生。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达不到,那么就抱歉了!
周文忠必须要做到其中1点,这道题真的很难。现在的夜校不如说是扫盲班,其特点标志就是1个类似于“马灯”的招牌,这就是夜校。
ps:这个年代没有任何自考型技校!!!只有扫盲班!!!
夜校的存在是为了扫盲,也就是识字班,学生几乎全是村妇。不发毕业证。更不参与什么初中、高中的课程。
厂子开办的夜校,也只是针对于厂子里的职工或者职工家属,教授少量的技术,但是也不会给发证书。
如果是不识字的农民兄弟,在识字班里学习大半年后,就有了1定的文化基础,回到村里就有了个好工作,可以回村里担任计分员、读报员。不需要下地劳作,就可以领着每天10个工分。至于每个工分值多少钱?那就得看年底时候公社是怎么计算的,基本上都是2厘5——4厘。
假如当个计分员,每天全勤挣10个工分,再加上自己家的1亩多地效益,1年到头最多也就4400个工分,交完粮食以后,才能统计价钱。每个工分3厘的话,全家这1年就挣了13块2。
农村很辛苦的,超过12岁就可以挣工分,青壮劳动力每人每天9-10个工分。
女劳动力每人每天基本上就是6-7工分。
未成年的算半劳力,1天能挣3-4个工分。
有的公社故意难为人,要求1天去地里3趟,每次的工分还不统1……
这年头压根就不存在农闲的情况,清理河道、割草、灭鼠……都可以算工分。
“海可枯,石可烂,生产队的工分永远挣不完。”
有些人累的受不了,就想出去打0工给别人盖房子或者开石头,再或者是烧石灰。假设每天挣1块钱的话?起码得往队里缴7毛5,用于补自己的工分。
大队公社这种做法属于双向收费。而且差额挺大。
这个年头只要是插队下乡的知青,如果再给他们1次机会,绝对没人想去乡下。
最苦的当属某些地方,比如地图上的东北部,曾经有人扬言:冬天也能种稻子。再然后很多知青冬天劳作时,把人的脚给冻掉!所以说弄个工作,才是自己首要目的!
有工作就可以单独立出来户口,有工作就意味着看病不花钱,现在这些医院都是和厂子直接挂钩的,拿着3联本直接进去,哪怕是个截肢手术也顶多自费几块钱,也可能自费几毛钱,也可能会有工委会直接派来人和医院对接。
工人铁饭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但京城里工厂的工作,和东北的厂子还是没法比。
假如易中海他们这个轧钢厂的工作是铁饭碗,那么东北的那些厂子就是金饭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