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非去不可(1/2)
不过在张玉看来,这些都是拍马屁之徒奉承的结果,根本就没放在心上,那些不知廉耻的马屁之徒,什么话说不出来?
“将军,你找小王来,似乎不是和小王说这些的吧?”朱高煦猛然反应了过来,张玉如此详尽的和自己说着情况,难道就是为了说一说?朱高煦才不相信,有这个功夫,张玉还不如休息一下。
只不过这样的办法,并没有使朵颜三卫屈服,反而造成了更加强烈的抵抗。从明朝初年开始,一直到明末,朵颜三卫一直都是鞑靼安插在大宁一代的钉子。直到后来后金崛起,朵颜三卫的实力依旧非常的强劲。
或许是没有办法了,或许是有其他的想法,靖难开始之后,自己的父亲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宁王,不过却没有得到宁王的回应。甚至自己的父王拿出了平分天下的条件,宁王也是拒绝的。
也是因为这个条件,朵颜三卫派出了三千亲卫,组成了静难军骑兵的主力。一路上陪伴燕王朱棣征讨南方,最后燕王朱棣登基为帝。到了朱棣继位之后,或许是为了限制宁王,又或是觉得大宁卫距离北京太近,而朵颜三卫又是外族,答应的条件并没有兑现。
朵颜三卫的实力何其强劲?不但占领了后世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还占领了东北,只留下辽东沈阳辽阳山海关一项还在明军的手里。
等到自己的大哥继位,根本没来及制定政策,自己就挂掉了,而在继位的宣宗,笃信文官那一套,对外军事野心不强。军户制度的漏洞也逐渐展现了出来,导致边防松懈,预警薄弱,朵颜三卫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一直向南推进。
不过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在走一条路,宁王妃自然就成了不二人选。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宁王妃提出的条件,不但不是关于宁王的,而是关于朵颜三卫的。朵颜三卫愿意辅助燕王夺取天下,宁王妃也愿意说服宁王,但是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战后将大宁卫永久封赏给朵颜三卫作为驻地。
那岂不就是说他们凑一凑能凑出一万的骑兵,精锐也能凑出五千?加上耷拉帖木儿的人马,真的不能小觑。如果不进攻大宁,转而来进攻自己父亲的队伍,大战在彻彻儿山爆发,结果很难预料啊!
“平时就是放牧养马,一旦有了战士,那就是所有男子整装出发。”张玉见朱高煦还在想,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单论青壮年,朵颜卫也有两千左右。”
朱高煦点了点头,既然朵颜卫的实力如此,那么其余两卫即便是弱一些,恐怕也弱不到哪里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后金崛起,三方在辽东混战,或许说是朵颜三卫和后金抢地盘。明军后来连沈阳辽阳也弄丢了,只能退守山海关。**哈赤联姻科尔沁部落,打击收服了朵颜三卫,实力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才有了崇祯初年那一场皇太极兵进北京城。
一句话,将朱高煦噎住了,想在说什么,实在是没有了底气。
“很简单,张将军不过是在思虑如何解决大宁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派个人过去,稳住宁王。同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兵进攻朵颜三卫,或者干脆就说服朵颜三卫和宁王,将耷拉帖木儿的人马留下来。”朱高煦笑着看着张玉:“不知道张将军是不是如此想的?”
“朵颜三卫多了不敢说,最强的兀哈良卫,也就是朵颜卫,如果尽全力,凑出六千骑兵是没问题的。”张玉想了想,给朱高煦解释道:“他们和咱们一样,他们整个部落的男子全都是战士,即便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能骑上战马,挥舞战刀。”
张玉扶着帅案,大笑着说道:“王爷果然玲珑心思,猜得不错,那王爷以为何人最为合适?”
“希望宁王那边能有所防范吧!”朱高煦看了一眼张玉,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朱高煦顿时回过神来了,略带嘲讽的笑了笑,自己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高阳郡王,不觉得想太多了?将乱七八糟的心思甩出去,看了看张玉:“将军,你觉得朵颜三卫会叛乱?”
“一旦朵颜三卫叛变,或者被攻击,宁王虽然不会在大宁按兵不动,但是想让他出兵直接进攻决战,基本没有希望!”张玉没有理会朱高煦怪异的目光:“宁王最先发现的鞑子踪迹,第一时间上奏南京,结果巡边的却是燕王,可见皇上心里也十分的清楚。”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