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〇章 左右为难(2/2)
“朕也知道,三个月前。吴景贤已经把你编写的《火枪兵操典》、《炮兵操典》、《水师操典》、《军令军规》和新军训练大纲送到朕手里,朕看过之后深受启发,知道组建和训练新式火器军队非常不容易,所以朕一直没提起此事,但心里对你一直寄予厚望啊!”
面对直来直去率性耿直的朱道临,崇祯皇帝也坦然说出心里话。
朱道临很清楚。不但新军教官中有不少东厂密探,就连他麾下几大工坊里也有忠于皇帝的锦衣卫密探和东厂密探,没有密探的地方只剩下自己直辖的技术研究院和如今的瀛洲岛,但朱道临对此毫不在意,似乎从来不知道一样,继续说出自己的第二个理由。
“其次,一旦把臣和江南新军调到北面。就必须先把军械物资和粮食补给做备好。多的不说,以半年计算,近万官兵携带的战甲、火药和铁弹至少25万斤,以每辆新式马车运载2,000计算,需要125辆大马车,加上运送火炮和行军粮食需要350辆大马车,才能保障军队能够持续不断作战一个月,用完还得从江南火药厂及时运来才行。”
“要是再加上之后四个月吃的、穿的、维修更换的配件等等,军需物资的数量至少不能低于150万斤,这么大的补给哪怕臣一力承担,也需要有人为臣运送啊!可放眼朝野,谁能帮臣这个忙?谁愿意帮臣这个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年轻皇帝不得不点头,他知道朱道临所说的数字还是保守的计算。
朱道临继续说道:“最后,一旦臣离开江南,谁能接过瀛洲岛的移民开拓事务?谁来负责宝山港的修建和市舶司的设立?谁能代替臣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又有谁敢挺身而出为皇上开辟海运?”
“还有竣工在即开始试产的南京火器局,下设火药厂和铸炮厂需要臣亲自把关,没有一年半载的悉心传授和反复实践,手艺再高超的工匠也摸不清路子,南京火器局也就造不出新式火枪,造不好新式火炮,甚至连重新振奋的江南水师都会停顿下来。”
“这是因为,没了臣赚回一批批银子支撑,再有本事也造不出一艘战船,否则魏国公也不用捶胸擂肺地感叹自己蹉跎了十几年!”
“以上是臣的意见,也是臣此次进京向皇上禀报的最大事情,不管皇上最终如何决定,臣都会毫无怨言地遵从,驰骋沙场保家卫国本来就是臣这辈子最大的愿望,臣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崇祯皇帝频频点头,再次陷入两难境地,他苦苦沉思近半个小时,依然无法定夺。
边上的王承恩、曹化淳和赵怀忠焦虑不已,深怕皇帝真的被别有用心的朝臣蛊惑了,做出让朱道临北上抗敌的决定,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看到忧心忡忡的皇帝缓缓站起,王承恩连忙吩咐小太监们撤去饭桌快快退下。
朱道临暗自叹了口气,来到默默摊开大幅《大明帝国疆域图》的崇祯皇帝身边,陪着他一起把地图打开,肩并肩蹲在雄阔的锦绣江山前方,默默看着地图上的长城一线,谁也没说一句话。(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