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哥哥妹妹(2/2)
“相爷,你”
王岚平摸着她的脸道,“你的伤口裂开了。对不起”
方菱却一点也没感觉到疼,在刚才那一刻。她似乎忘记身上还有伤。
“相爷,等方菱好了。一定好好伺候你,报答你”
王岚平整理着自己的衣服,坐在床边,“我等你,不过有句话我得提前和你说,我的确是要成亲了,这事你可要保密,新娘子是谁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但我可以向你保证……”
方菱却抢过话头道。扑在他怀里,细声道,“我,我明白,我不苛求什么,相爷对方菱好就够了,真的,方菱只想一辈子待在相爷身边,给相爷铺床叠被”
王岚平扯过被子将她那诱人的身子给遮住。免得一会自己又兴致大起。
“菱丫头,你真甘心做我的妾室?”
方菱停了一会,泪珠滚落在他的肩头,“我。我愿意”
这话说得真勉强。
当随即方菱又道,“是不是芸娘姐姐找到了?”这话满满的醋意。
“没有,新娘子也不是她?”
“啊!”方菱直起身子。“那,哦。不该问的别问”说完又伏进他怀里。
王岚平将她扶平在床上,盖好被子。点点头道,“方菱,也许你理解不了,但你和芸娘都是我最关心的人,这一点你一定要相信,我没办法和你解释,从今往后,你只要做一件事,就是无忧无虑的享受我能给你的一切,这个世上再没有人敢欺负你,当然了,你想要欺负谁,告诉我,咱俩一起欺负死他”
方菱含泪咯咯地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
自从状元军重新改编之后,原来的状元军中有很多士兵得到了提拔,成了一个个小军官,散布在京师七大营的各级组织里,成了王岚平有效控制七大营的利器,不管军中发生任何事都逃不过自己的耳目。
王岚平不知道自己这条路还要走多久,更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少年,他最信任的部众还是原来的老兄弟,尽管这些兵已经参军很久了,按朝廷兵制,每六个月便要轮换兵员,以便让士卒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可是王岚平手里只有这些兵员,没法替换,别的卫所军和地方上总兵的军队他也调不动,所以,在他南京渐渐平静后,他便命将士们都将家眷迁到南京附近。
沿着秦淮河而下,离着南京城四十多里的地方,有个江宁县,建县于秦始皇37年,至晋太康二年,晋武帝南巡至此,感叹一句‘外江无事,宁静于此’,遂得名江宁城,可谓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也相较发达。
王岚平亲自选定此处为大军家眷的安身之处,以解将士们的思乡之苦,从象山往返江宁城一日便可一个来回。
家眷们住在一起,也方便管理,有点类似于明太祖设立的军户制,但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家眷来到江宁城后,可以在城墙外三里之内开垦荒地,每个兵丁家里最多可耕地十亩,这些土地不用纳税,兵员除了服兵役之外,不用交任何苛捐杂税,还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军饷。
这一举措很快得到全军的拥护,尤其是下层士兵,那一个个将王丞相奉若神明,大量家眷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这让原本这座江宁城在短短两个月内便兴盛繁昌。
一个城市的繁荣来自于商业商品的大量流通,而这些兵刚刚从朝廷那领了一笔丰厚的军饷,江宁城内的商家今年家家都可以过一个肥年了。
王岚平这么做,只为一条,提升军人的身份地位,要让武学之风再度兴起。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从宋朝开始,武人的地位自转直下,国人多以习武为耻,更认为从军是一种低贱的谋生方式,万般皆下品,唯一读书高,更有学而优则仕的道德口号,也许在和平年代这种风气是皇帝愿意看到的,老百姓安分守己,天下承平,百姓尚武之气丧失殆尽。
根本想像不到在汉唐时,李白佩剑吟诗是何等的潇洒豪迈,中原民族那种骁武凭陵的勇气自宋之后一去不复返。
也能想像得到,历史的车轮一旦进入乱世,尤其是有外族入侵之时,丧失武学之风的国人以何御敌。
也是从两宋之后,宋明清(元朝尚武)三朝,再也没有出现在过武将造反的情况,纵使是如岳飞、韩世忠那种手握重兵的大将都不敢有这种想法,文官压制武将已经过去六百年。
所以,王岚平一而再再而三的拔高他身边武将的身份地位,不管你是出身低贱的军户还是哪个达官贵人家里的仆人,只要你有军功,他都能让你平步青云,宋大力便是最大的利益获得着,在怀宁城他刚刚跟着王岚平时不过就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百夫长,一月不过几钱银子,短短半年,宋大力职掌天子禁军,封龙虎大将军,食二品大员的俸禄。
王岚平的口号是,当兵不再是吃粮,而是一个除了读书入仕之外的另一种进身通道,习武不为耻,从军亦光荣。
王岚平想做的很多,但由于他的权力所能达到的地方还不足,也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行推广,暂时只能改变他身边这七大营。
自从这条军属入京下达以后,王岚平在军中的威望也一步步提升,七大营士卒眼里只有相命,而不知圣旨。
光是这样还不够,将士的地位是得到了提升,但民间还是以习武从军为耻,要彻底改变这一切,还得加大力度。
这就是武科科考,这才是从根本上改变武人地位的办法,宋朝武举以文试为主,武试为辅,试图打造出一个个一手执剑一手捧圣贤书的儒将,这才有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文武双全的人,后果就是武将还是摆托不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不管武将是处在何等地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王岚平一直把这叫‘愚忠’。
这次开春的武科科考,王岚平决定打破前规,以武试为主,文试为辅,这也是先帝崇祯皇帝的意思,王岚平当年参加武科科考时,一考骑射,二考阵战(也就是纸上谈兵,模拟实战),最后才是考策论,而崇祯更有言:若武才优胜,则文才稍逊也当在中取之列。
可叹的是老天没有给崇祯那么多时间便早早死去,大明王朝真正的武科一共才办了四届,全都出自于崇祯之手,王岚平是头一位武科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
在武举兴起后,除王岚平外还有一人开始在大朝王朝斩头露角,那便是武举出身的吴三桂,麾下关宁铁骑赫赫有名。
可见,以武科取将也大有可为,更能从底层将武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再有下令文科取士不再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主,以此打压文人士大夫掌控朝局的风气。
但王岚平也料到此举会遭到什么样的阻力,那就是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
就在南京将要在明年开春大开文武双科的消息散布开来的时候,王岚平便遭到了当头一棒,江南文人学子以‘复社’为首,作诗词歌赋数百篇,暗地抨击朝政,指桑骂槐,更暗中指责王丞相是在践踏圣贤之书,破坏祖制。
不过这些消息也锦衣卫的监视下,密报雪片一般飞入相府。(未完待续。)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