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瀛洲青丘国,国号的选择(1/2)
郑克殷所指定的6官、诸将全部走马上任,而身为总制,郑克殷有开府权力,由此可以轻易地与心腹们以议政之名展开密谈。
陈梦球、张万祺以及被召来金京的周公仁3人是郑克殷集团最为中心的3人,再加上值得信任的陈绳武、蔡机功、沈诚、毛兴,郑克殷便首先带着朱振勲将禅明于瀛的全套计划向他们做了讲解。
“为了使过程顺利,”朱振勲讲到,“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先将我的父王拜为监国,使他名义上执掌大明权力。
“如此再经1个月的筹备,在过年以前,我们将举办登基称帝的大典。
“而就在登基大典当日,立即举办下1场大典,那便是由父王主动提出禅让,先将郑克塽改封为瀛洲王,而后将大明的所有权力与法统,皆禅让于新生的瀛洲王朝,由郑克塽出任义帝,总制大人和刘却则于各自的领土上建立王国。
“至于鲁王则在届时受瀛洲王朝之封,称蓬莱王,此后仍享受天子仪驾。”
陈梦球边听着边点了点头,如今身为礼官的他则可以在这些方面提出正式的意见——
“不过,总制大人,朱大人,鲁王殿下称帝后的年号,以及总制大人与刘却各自建国的国号,这些是否有所准备?”
朱振勲很诚实地摇了摇头,“只有刘却的王号目前可以确定是湄凿王,其王国则称为湄凿国。”
中国的士人向来是非常重视名号的问题的,若是没有年号、国号,只恐不能服众,陈梦球的提问可谓是落到了实处。
郑克殷则说道,“关于我所领的王国国号,我还是有1些想法的,但需要与诸位议1议。”
实际上不仅仅是瀛洲南国的国号,光是瀛洲王朝本身的国号,郑克殷就知道不应未经思考与讨论。
他最终选择以“瀛洲”为名,自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原本如果他是明郑的君王,那么他还可能要纠结于为遵循礼法传统,而应当在“延平”、“东宁”、“潮”这些名字中选出1个。
毕竟在古时,改朝换代时,新朝的开国君主即使是篡位而来,但为了表达自己乃是继承前朝正统,通常都会保留自己在前朝所获的王国或公国之名,如王莽的“新”来自于“新都侯”,曹丕的“魏”来自于“魏王”,后来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还有北朝的齐、周与随后的隋、唐,莫不如是。
但这样的传统因女真和蒙古蛮族的南下而断绝,这些民族自立“金”“元”,后来的明、清、顺也都是由开国者自行创建的国号。
不过在明郑这儿,遵循古法是必要的,尤其是心系明朝的士人很多,这种表示法统合法传承的做法若能遵循,必能减少大量的争议。
那么,得到大明法统传承的郑氏王朝,自然也应当以王号、公号、封地为新王朝的国号来源,其中最为合法的,当是“潮”字——
永历帝曾封郑成功为“潮王”,郑克塽也追封郑成功为“潮武王”,追封郑经为“潮文王”。
相比于“延平王”,“潮王”乃是1字王,其地位可比延平王要高不少。只是郑成功自己拒绝了潮王之封,后来明郑君王便仍始终只是延平郡王。
至于延平乃是2字王,以“延平”“延”或“平”为新王朝国号是不合适的。
那么新王朝的国号自然就需要寻找其他的根据,比如以“东宁王国”为据,认为东宁(台南)也是大明王朝给郑家的“封地”,那么新王朝便可以使用“东宁”或单字“宁”。
“宁朝”的确是还算好听的国号,只是十年前的神州东渡之后,其实明郑已经失去了东宁,拿伪清掌管下的老地名(尽管东宁被伪清改称为“台湾府”)为国号就已经不太能令人信服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