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花好月圆(1/2)
第60章 好月圆
张沈年出了家门,直接就上了保姆车。
上车后,他又是扯嘴苦笑,又是眼泪哗哗,良久才甩甩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车上等候着的乔子悦,见他又哭又笑,给他递了一条热毛巾:“怎么了?”
众人都不知道的是,张文轩和乔子悦两年前已经领了结婚证。
只是,张文轩粉丝众多,经纪公司担心粉丝闹事,就让两人选择了隐婚。
这么多年来,乔子悦深知他一路咬牙坚持的难,常常嘲笑他明明可以靠家里,却要自己拼命。
不过,乔子悦很理解他.
父亲和儿子,是宿命般的不对付:有人是在初高中时期叛逆,有人是一路顺风顺水成年后突然意识觉醒。
比如张文轩,从小到大都听父母的安排,循规蹈矩,让出国留学就出国留学,可却在留学期间仿佛换了个“芯”,有了自己的主意,和父亲也突然就宛若天敌,对方的话,彼此都莫名地听不进去。
尤其是张沈年和张文轩,用张文倩的话说,是一窝子犟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一刻,张文轩的情绪波动起伏较大,乔子悦也不想逼他,就这么静静地坐在一旁,等他回话。
良久,张文轩擤了一把鼻涕:“等维也纳演出结束,咱们一起回家。”
乔子悦先是淡淡点头,继而欣喜若狂:“你说什么?维也纳?真的吗?真的都办好啦?……”
他的执念,乔子悦也知道,并且默默支持着他。
只是,乔子悦也知道,这条路无比艰难。
此刻,听到这个好消息,乔子悦直接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发出了土拨鼠般的尖叫。
张文轩抱着妻子,亲了亲她的额头:“嗯!已经办好手续,今年中秋,定档维也纳金色大厅,我的个人演唱会专场。”
乔子悦喜极而泣,抱着丈夫,哭得涕泗滂沱:这么多年,张文轩的每一首歌、每一个专辑,都在用心打磨,就为了有朝一日,能登上维亚纳金色大厅演出。
这一次的个人专场,是他这么多年来努力付出的成果!
张文轩垂下眼帘,表现得比较平淡。
他虽然从小跟着奶奶学习,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琼剧科班训练。
出道后,他还悄悄考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半脱产完成了专业学习。
原创音乐,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场孤独的旅途。
更何况,他走的还是小众“戏曲向传统文化传承”路子,和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歌手相比,的确不占据大的优势。
好在他出道即巅峰,粉丝们也一直不离不弃,和他一起守护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也更坚定自己文化传承的信念。
再加上和父亲的赌注,让他几乎是不要命地各种拼,总算柳暗明,迎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今天回家,原本想要在父亲面前耀武扬威的他,却在看到父亲苍老的模样后,落荒而逃。
冷静下来后,张文轩沉吟再三,拨通刘玉婉的电话,给她讲了此次维也纳之行的安排:“有一个折子戏的环节,准备唱《喜团圆》的《团圆》,你能来和我搭档吗?”
金色维亚纳舞台,是所有演唱者的终极梦想,刘玉婉当然是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乔子悦抬眸,看了丈夫一眼:“真不和爸妈说一声?”
张文轩摇头:“等我演出后,再给他们一个惊喜!”
*
只是惊喜没等到,很快等来了惊吓:演出前半个月,刘玉婉因车祸,小腿腿骨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自然不可能再去维也纳。
张文轩不得已,找张文倩求助,张文倩一听就拒绝了他:“咱妈可是han省第一个梅奖得主,她去的意义比我更大!再说了,我这现在有两只猴孙崽拖着,哪儿都去不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张文倩知道,父母一直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看到琼剧走向更大的舞台,而他们作为琼剧最早的传承人,更值得第一个登上维亚纳金色大厅!
张文倩另外还有点私心,是希望借此机会,让哥哥和父亲重归于好。
都说父母和孩子没有隔夜仇,偏偏这两头犟牛,不对付了快十年。
张文轩揉眉叹气间,乔子悦给他递了一杯五指山绿茶:“这还是上次阿爸寄来的,他说你喜欢喝苦丁茶,但是浓茶太伤嗓子了。”
张文轩闻言,瞬间破防。
他和父亲,不知道为何,走到了今日的模样。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债,如今张文轩才明白:哪怕他和父亲撕破脸长达八年,父亲心中,始终还牵挂着他。
乔子悦这一杯茶,也是故意在点他。
张文轩抱住妻子,脑袋轻轻放在她肩膀上:“子悦,谢谢你!”
谢谢你这么多年不离不弃,容忍我的怪脾气、坏脾气!
谢谢你这么多年默默无闻,陪我面对所有的风风雨雨!
*
商量定下后,夫妻两人买了机票,连夜赶回家,准备和父母商量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事宜。
看着挺拔的儿子,张沈年有片刻愣怔,眼前熟悉而陌生的人,是他儿子。
上一次匆匆见面,他只顾着骂他,完全没有注意到,儿子这些年奔波劳累,竟瘦得几乎脱了相。
打量着张文轩,张沈年发现,儿子脱去几年前的稚气,多了一丝沉稳,白皙的脸上,立体的五官未染风霜,却看出了男人的担当。
儿大不由娘,也不由爹。
只是,张沈年对于八年前父子两人拍桌对吼、不欢而散的画面,始终过不去心中那道坎。
见他们父子两人一见面就如此尴尬,乔子悦怯怯地上前几步,咧嘴甜甜地笑道:“爸!您好!我是子悦!很抱歉因为文轩工作的性质,我们先斩后奏领了证!不过文轩说了,等忙完这阵,咱就回家,等爸爸妈妈给我们风风光光大办一场!”
在东方,结婚证是国家认证,办酒宴才是家族认定。
乔子悦这一句,解释了为什么先领证,又给足了公公婆婆面子,让他们有台阶下。
张沈年原本绷着的脸,缓缓舒展开,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黄思梅闻言,连忙上前,热情地捧着乔子悦的手,左右打量看了个够:“好!很好!”
说着,她就从手上褪下一只遍体通绿的镯子,给乔子悦戴上:“这是我们张家媳妇的传家宝,你可收好啦!”
乔子悦眼眶一热,连声“哎”应下。
钟梨站在茶楼门内,看着院落里婆媳见面的场景,笑弯了腰:“梅姐姐,你们打算在院落里站到月亮爬上来吗?”
黄思梅这才反应过来,拉着儿媳进了屋:“走走走!咱们进院里吃茶去!让文轩和他爸聊他们爷们的事!”
张沈年和张文轩,大眼瞪小眼。
最后,还是张文轩败下阵来,低头喊了一声:“爸!”
张沈年冷哼一声,转身进屋。
望着父亲灰白的双鬓,张文轩心口酸涩得厉害,吸了吸鼻子,跟上了父亲的步伐:“爸!对不起!”
对不起这八年来的任性远走!
对不起这八年来辜负亲恩的缺席!
对不起这八年来年轻热血又稚嫩的赌气!
张沈年脚步一顿,然后同手同脚进了门。
他虽不回应,但张文轩已经知道,父亲原谅了自己。
*
新媳妇上门,俄贤村东方茶楼变得格外热闹。
拉着乔子悦的手,钟梨带她认识完琼剧团的叔姨后,便拉着她坐下,话家常。
钟梨爽朗的笑声,频频穿破屋顶。
她给乔子悦讲述着这些年,东方琼剧团的变迁,也讲述着张沈年和黄思梅两人为琼剧奉献的几十年:从最早的开荒种地、以农养戏,再到后来摆摊下海、以商养戏,直到如今,张沈年和黄思梅仍旧把琼剧的传承当成终身的事业来办。
这不,今年的东方宾馆又大变样:茶楼隔壁的空地,被改造成了文化广场。
广场的三角场正好三面墙,一面讲党史、一面讲琼剧、一面讲黎锦。
为了让票友们演出有更多选择,还特地在广场上设置了小规模演出的凉亭舞台,吸引了不少琼剧票友前来打卡。
融化东方茶楼的游园会活动,宾馆四处都有可供拍照的琼剧人偶,更有配合大戏演出的黎锦服装供出租拍照和购买。
总而言之,他们一直用心传播东方文化,打造琼剧独有的文化品牌。
……
钟梨一边说,一边不时地偷瞟张文轩。
表面上,是钟梨让乔子悦了解张沈年和黄思梅的生活和工作,真相是,她也想张文轩了解父母的不易。
张文轩在娱乐圈内,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甚至还屡次登上过央视,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代表。
可是张沈年和黄思梅也没有故步自封,他们在文化传承上,也能与时俱进:做动漫、开发周边和手办、打理游园会等等。
钟梨希望让张文轩明白,父母是老去了,但没有老成古董、不可交流,不可改变。
*
的确,传统文化常常被认为是过时的,一成不变的,非遗传承人也常常被打上“需要被保护才能生存”的烙印。
但是,张沈年和黄思梅另辟蹊径,却让琼剧和黎锦染上了时代的风采,焕发了新的生机。
眼下,虽然琼剧传承已经任重道远,但已初见成效。更需要张文轩和张文倩与父母一起,齐心协力,才能集思广益,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琼剧,并加入到传承琼剧的队伍中来。
张文轩心有所感,向张沈年投去由衷佩服的眼神,眼中重现了小时候崇拜父亲的眼神。
只是对面摇摇椅上的张沈年,不知何时,已经沉沉睡去,还打起了小呼噜。
黄思梅给他盖了个毯子,给儿子儿媳解释道:“你阿爸最近有些嗜睡,脾气还越来越大,早上还把东方宾馆的主厨都给骂哭了!让他去体检还不肯去。”
张文轩心里一个咯噔,马上就打了电话,喊司机准备开车,送父亲去海口体检。
张沈年醒来后一听,立即就沉了脸:“你小子才有病!我身体好得很!这么多年天天凉水冲凉,你老子我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过!我可不像你们这些娱乐圈的娃,一个个要保持身材,我该吃吃,该睡睡,好得很!”
乔子悦给张文轩使了个眼色,上前搀扶着张沈年:“这是我们公司的福利体检卡,到期不用就浪费了,刚好我们回家了,我想着,就让您和妈妈一起去检查一趟!您要骂,就骂我好了!”
张沈年看了儿媳一眼,强压心中怒火,但死活不肯去。
最后,还是黄思梅使出了杀手锏,拎了爱马仕就出门:“林子柔约我去省府,视察今年文化节人民广场的琼剧舞台搭建。你不去的话,我就自己去了哦!”
张沈年一听,立马屁颠屁颠地换上衬衣西裤,拎着自己的公文包,跟上了老婆的步伐:“哎呀,你要去视察,你早说嘛!没有我保驾护航,我老婆这么漂亮,多危险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