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袅袅乡音(2/2)
黄思梅作为第一位梅奖得主,每月在琼剧学院,都有一堂公开课,面对校内校外一起开放。
每一次公开课上,黄思梅都会反复强调琼剧传承的重要性,希望热爱琼剧的所有人,都能够不忘初心,坚守传承。
课上,黄思梅总会从琼剧最早的历史开始,科普各种琼剧的常识。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咱们琼剧人,也要先从了解琼剧的‘生平’开始……”
关于琼剧的起源,众说纷纭。
海南方志中有提及“康乾年间,土戏盛极”,故而专家推断,琼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并在康熙、乾隆年间趋于成熟成熟不断繁盛。
也有传说提及,琼剧源于宋元年代,因其用的是地方方言进行演唱,故又称“海南戏”,简称为“琼剧”。
1988年建省前,琼剧与粤剧、潮剧、汉剧合称为广东四大剧种。
早期的琼剧,还分为为“人戏”和“公仔戏”:前者由琼剧演员表演,后者由人操作木偶(公仔)进行演出。
如今人们口中说的,多指的是“人戏”。
琼剧在多年的传承中,也在不断融合和演变。
比如最早流行的有山歌、民舞、斋乐素(唐宋时期佛、道士表演的伴奏音乐和驱鬼蹈)、杖头傀儡戏(木戏)、勾栏歌伎演唱等表演和活动形式,为琼剧原身“土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琼剧不断学习和模仿其他戏种,融入了本地海岛歌谣小土声八音、民间祭祀舞蹈,以及木偶、斋醒科仪等等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本土海南戏,也就是后来的“琼剧”。
从目前能查到的史料看,“琼剧”二字,最早见于民国二十五(1936年)出版的《海南岛旅行记》中,《琼剧之瞥》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戏”被正式定名为“琼剧”。清末至民国初年,是琼剧发展的兴旺繁盛年代。与此此时,随着海南人向海外移民,琼剧逐渐流入邻近的东南亚各国,成为了华侨华人世界的精神依托之一。如今,琼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莱等海南华侨华聚居地区根植和繁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黄思梅每每说到这一段历史,都会遥想当年:“东方琼剧团也曾在海外演出,赢得过满堂喝彩!本人还曾被诗琳通公主接见,并和她亲切握手详谈琼剧唱腔……”
做为海岛“岛粹”的琼剧,虽然和“国粹”京剧相比,不论是在知名度还是传唱度上,都逊色不少。
但是,琼剧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琼剧有其独的海岛语言文化,自带浓郁的乡土气息,更兼有着灵活多样的表演形式,并且传承了优美动听的音乐唱腔,是海岛群众珍贵的精神食粮。
琼剧,更是旅居海外50多个国家的海岛华侨,心心念念的“乡音”。
黄思梅走访过不少东南亚的国家,每当琼音响起,都能让当地海岛华侨华人齐聚一堂:“家乡话演唱的琼剧,成了当地海岛乡亲和乡情交流的‘通行证’,每当我们在台上唱响琼剧,台下也会传来应和声,一时之间,上空盘旋的,都是袅袅乡音,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这些年,改革开放春风一日千里,曾经辉煌一时的琼剧,却在八九十年代日渐式微,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如今,得益于国家的重视,琼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算得了一份保障。
随着琼剧被列入非遗名录,各市县的琼剧团,也渐渐复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和其鼎盛时期的百齐放、百家争鸣相比,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快,人们也追求一种“速成”的生活。
琼剧慢悠悠的唱腔,逐渐被人们所抛弃。
*
传承琼剧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更是举步维艰:琼剧人才的培养,常常需要十年八年的坚守。要成名家,更是需要千锤百炼方能成才。
“如今琼剧名家的传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坚持以唱戏为生的人,更是越来越少。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未来都能成为琼剧传承的重要一员,做名家最好,不做名家,也能做好琼剧的宣传,是我最大的心愿!”
字字句句,宛若珠玑,黄思梅的公开课的初心,就是如此简单!
张家三代人,为了琼剧的传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还远远不够!
如今虽然有了琼剧学院做专业人才梯队的培养,但琼剧的传承,依旧任重道远。
为了这个微小的梦想,每一堂课,黄思梅都会复述一句话:“琼剧的传承,不能只靠一代人、一部分人努力,需要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坚持。而你们,如今坐在这里的诸位,应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琼剧,传遍海岛,传向更大的舞台!”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公开课堂琼剧学院的学生居多,而他们,正是琼剧传承的中坚力量:“如果你们没办法快速成长,琼剧将出现短期无名家、无名剧的惨淡,那么,琼剧的传承,将会遭受重大的创伤甚至中断!”
*
黄思梅的公开课,基本台下都得满满当当。
因为除了理论知识科普,黄思梅还会在课堂上,一字一句教学一个唱段。
尤其是对琼剧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样逐字逐句名师指导的机会,无比珍贵。
每一堂课,黄思梅都会精心挑选琼剧的经典唱段进行教学。
所以,每月的公开课,琼剧学院的大礼堂,琼音悠扬。
“步珊珊,穿径,秋声里,听虫鸣;夜深人眠万籁静,流萤飞过闪闪明。披露,月华倾,上亭台,雅兴增;我回闺房阅佳篇,暗把文章推敲点评。论仪容,人英俊,观韬略,又精通;毫尖锋利憾山岳,气吞山河贯长虹。才志非凡人敬服,暗喜此生逢英雄。”
“脱下了,珠凤冠,移莲步,出闺房。曹蕙娘清雅打扮,上厅堂喜侯夫郎。司空府,陈设简,庭园内,紫竹香;枝枝幽梅齐开放,经霜历雪更芬芳。怨时光,何太慢,未相逢,心已宽;喜郎今日居高位,俭朴耿怀永不忘……”
“刑场劫回探郎,但愿他,知恩图报结鸳鸯。这时候,我哀家,如逢春争娇艳;
只等那,翩翩采的蝶蜂。慢慢看,探郎,人潇洒,貌端庄;世间都说潘安靓,依我看,潘安怎比张鸣鸾。张爱卿,我问你,为何独凭栏眺望,有何心事肚内藏?哀家面前你尽详,万事有我做主张。只见他冷若冰霜,明眸独向空中转。想不明,皇家富贵不高攀,偏要民女结凤鸾?实在令人费思量,难道说,翠凤比我公主强?哀家撒下金丝网,看你鱼儿哪里藏。”
……
有琼剧学院的学生开玩笑,说辛辛苦苦学一学期,不如在黄思梅课上顿悟一小时。
对此,黄思梅都只当是学生们对于她这个“学院创始人之一”的抬举。
除了公开课外,她在日常的课堂中,除了琼剧的历史、传承,还是希望教学相长,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让琼剧变得更好。
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地“传下去”就行。
更多时候,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传播形式和表演形式,才能生生不息。
比如在《中国戏曲志·海南卷》里记载的早期琼剧雏形,乃是元代被派遣来琼的军政人员,随军带来的元朝大都(今bj)勾栏里演唱的歌伎演出曲艺。
后期融入了海岛山歌、民舞、斋乐、木偶戏等等,才形成了琼剧原型“土戏”。
如今,在新时代的快节奏生活下,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融合,才能更好地让琼剧传承下去。
*
黄思梅从一双儿女身上,已经学到了不少创新传播琼剧的方式。
比如张文倩和张沈年捣鼓的动漫剧集、黎锦琼剧融合周边手办,大受欢迎,给了黄思梅莫大的信心。
比如张文轩剑走偏锋改编的“琼剧rap”,不但讲述各种民间神奇故事,还且保留了琼剧多种唱腔的风味。
粉丝们各种彩虹屁夸“琼剧rap”是yyds,黄思梅也从戏歌中,找到了不一样的乐趣。
虽然不知道,是因为张文轩的顶流身份,让粉丝盲目欢喜爱屋及乌喜欢琼剧,还是因为琼剧加持拔高了他的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让经纪人愁得睡不着觉的张文轩新专辑,再次销量飞起,当天登顶新唱片榜首并霸榜长达数月之久。
正因如此,张文轩再次喜提热搜——“助眠安神新专辑:张文轩的戏歌小调多离谱”。
经纪人看着热搜榜单,忍不住摇头慨叹:张文轩,多少有点玄学在身上!
就这样小众的戏腔唱片,都能大卖!
只能说,祖上烧了高香!
当然,为唱片大卖喜出望外的他,依旧在每日愁容满怀——维也纳琼剧专场,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刀,时时刻刻让他有种濒死危机感。
经纪人,难当!
张文轩这种异类的经纪人,更难当!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