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赏赐(1)(2/2)
沈岸秋走了进来,神色却还冷着,云清音心中的伤感也散了几分,自然地亲近他,“刚走,对不起嘛,大雨耽误了好久,我也想早些回来的。”
“我不是气这个。”沈岸秋握着她的手,“你身子怎么样了?”
云清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问,“我很好啊。”
“……我是说葵水的事情,不是这个时候。”
云清音挠了挠头,提起这些女子的事情还是有一些羞涩,“可能因为太过忙,就变了些日子,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
“身体不舒服还赶那么久的路,你这是赌我不气这个?”
云清音仰起头,看着介于少年和成年之间的男子的沉静面容,让人莫名有一种安定之感,“反正我已经回来了,你要气便气吧。”
那语气,大有任屋外风雨大盛,我自孑然不动的意思。
沈岸秋竟生生被气笑了。
直接低头,逮着她亲了下去,虽不能打,倒不是没别的法子收拾人,果然没一会,云清音就颤巍巍的拽紧沈岸秋的衣角,低声求饶。
“受着。”
两人厮磨了好久一会,在云清音一声又一声的保证下次不会了,沈岸秋才算放过她,但是此时两人都已经有些衣衫不整,若是有人过来,看到两人着装,只怕不用想就知道发生了何事。
云清音羞涩地把脸埋在沈岸秋的怀里,不敢出来见人,沈岸秋心中郁气散尽,心中却还有一件担心的事情,“待会陆大夫过来,再让他你把一下脉。”
“葵水的事情就不用了吧?这也是正常的。”
沈岸秋慢慢的抚着她的头发,“已经让他过来了。”
云清音也不好再叫人回去,只是自己这样肯定是没有办法见人的,只能重新整理一番衣发,刚整理好,陆大夫便也过来了。
陆大夫给云清音把了脉,却没有立刻说是什么情况。
云清音没觉得什么有什么问题,也没问,陆大夫提着药箱,去书房回沈岸秋。
云清音把婚服整理好,便抬步出了屋子。
“云姑娘的身子没大碍,但连日来的奔波导致有些亏空,接下来需要好好养才是。”
“嗯。”沈岸秋淡淡的应了一声,又道,“丛玲儿的腿伤最近怎么样了?”
陆大夫不是治腿伤的行家,所以沈岸秋才要千里迢迢从西岐请来名医为她医治,许久没问过了,如今已是八月中旬,他和清清的定亲宴便也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云清音听到陆大夫的话传出,“三日前丛府的那位锦瑟姑娘刚从我那里拿了药,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是……还没有好全。”
“还没有好全?”再开口时,沈岸秋已经有了些冷意。
云清音在楼下坐着时,还想着方才的事情,沈岸秋不是无名小卒,因他走到如今,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背信弃义这样的名声不能出现在他的身上。
若是届时丛玲儿的腿伤真的无法完全恢复,她和沈岸秋怕是不能按照之前定好的日子定亲了,一时间,云清音心中思绪万千。
不过,商道的事情还有一大堆等着她,容不得她想那么多。
此前由商道送进京城的那些学子已经在不经意间为商道作了许多宣传,眼下道路初成,只需要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在三天后便出现了。
原是京城一位商人需要急着运一丝绸出京,然而之前早就定好的车队却因为对方临时加价,商人一气之下就辞了对方,然而一时之间又走不到替代的车队。
安平便是此时找了上去。
两个有所求的人,很快谈拢,当天便运货出京。
很快,商人便收到了买家的书信,在信中提到,他的货物比原定还早到一日,爽快地付了剩下的银子,商人也是尝到了好处,便主动找上安平,谈定了接下来的合作,新商道便是从此时开始一炮而红。
而沈岸秋这边,也有件事。
此前天降暴雨,紧接着又是乡试的事情,便耽搁了论功行赏的事情,如今各事皆告一段落,朝中有人提起封赏的事情,皇上也觉得这是应该的,便把两个最大的功臣赏了一番。
当然,还有南绍渊。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随着赏赐而结束,没过多长时间,便又有一些有功劳而未得到赏赐的名字被提了出来,达不到天听,便没有人管,但是接下来几天,倒是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且既然有论功行赏,便有因为渎职而被罚,皇上雷霆震怒,当即要降下圣旨,所有犯错的人一刀割,罚去官职,不日“便有其他人代替。
但是对这样的安排,丛大人提出了异议,他是内阁首辅,很多底下的折子是需要送到他这里的,所以丛大人也知道有些人并未真的泯灭良知。
比如乐平府的知府。
人水至清则无鱼,人会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知错能改,一下子换掉那么多官员,替补的不一定能在那个位置上作为,况且,只看到错处,不看到弥补,也会寒了官员的心。
御书房,丛大人拜了下去,将此情况说明。
“据臣所知,乐平府这次虽也遭受暴雨,但是治下内比起其他的地方,少有流民,而且出事之后,乐平府的知府也是将功补过,不仅为那些流民提供居所,还将滞留在那里的学子送到京城,如此也算功过相抵。”
龙椅上,老皇帝揉着眉头,他的精神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丛爱卿,你此言合理,是朕没有考虑周全。”
丛大人道,“皇上日理万机,此等小事便是老臣的职责。”
“嗯,这件事朕让太子从旁协助爱卿。”
此举丛大人也不例外,皇上已经用了七皇子和五皇子赈灾,那么太子自然也要给他找些事情要做,不然朝堂上一片两位皇子的呼声,反而不见太子的,这不仅太子丢脸,连皇上的脸上也没有光。
赵倾寒见了丛大人之后,便将一份重新整理出来的名单,交由丛大人过目。
丛大人看过之后,放下名单,“殿下。”
“大人请讲。”
“殿下对朝中那些坚持封赏有功的百姓持什么态度?”
官员再多,也多不过民,此次大雨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百姓,但是付出最多的也是百姓,有些热心的人自从暴雨开始便帮助邻里重建家园,然而这次统计名单时这些人却都被忽略了。
对于到底封不封,朝中有两个不同的态度。
皇上把此事交给赵倾寒,丛大人便拿出来同赵倾寒商量。
赵倾寒则是想也没有想,“不用,那么多人,哪里赏的过来,百姓作为乃是百姓之本分,若是封赏,他们因此而生骄恐怕会生事。”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批人,便是今年参加乡试的学子,被暴雨困住的时候也做了不少的事情,等桂榜出来,这些人都是要进国子监的,算是一脚踏进朝堂了,这些人却不能不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