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扬水运河(2/2)
二人暂时没有头绪,崔澈也不责怪他们,毕竟他自己也苦思冥想了许久,发现除非是宇文士及能够发挥作用,偷开城门,否则自己真的找不到江陵城防的破绽。
崔澈也不敢让南阳水军走汉口,入长江,再开往江陵。
然而张衡却并未在紫陵县布置重兵,仿佛是在故意放开道路,引燕军西进。
三人沉浸其中,不知时间流逝,直到崔澈口干舌燥,他抬头望向窗外,旭日东升。
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
东赤湖周长五十里,水流平缓,正是理想的战场。
且不说1800余里的漫长水路,真要是进了长江,水军将士不熟悉长江水文。
一场江陵大战打下来,只怕崔澈带来的十二万精锐也将伤亡惨重,所剩无几。
这条运河便是扬水。
江陵与襄阳直线距离仅有400余里,但若是走水路,经长江绕往汉口,再溯汉水而上,抵达襄阳,这条水路却长达1800余里.
为了缩短这一距离,楚国令尹孙叔敖奉命挖掘一条运河,连通江陵与汉水,无需再绕往汉口。
张衡选择东赤湖,也是有意为之。
行至东荆河北岸,崔澈并未直扑江陵,而是渡过东荆河,兵临紫陵县城。
当时楚国的都城,也就是如今的江陵。
而江陵又有南北两城,哪怕付出巨大的伤亡,能够攻破其中一座城池,还有另外一座坚城等着燕军。
东赤湖位于江陵以东,湖周五十里,江陵城北侧的扬水自东赤湖西侧注入,东侧流出,汇往汉江。
张衡认为自己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南阳水军,那是统领江陵水军的周法尚应该思索的问题。
次日,留下数千从后方征召而来,用于占领州县的河南府兵,防守长林,随即拔营南,沿着汉水南下。
运河的水流,自然没有江水那般湍急,对于燕隋两方的水军而已,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场。
他所要做的,而是诱使燕朝的南阳水军前来决战,以免南阳水军避而不战。
徐世勣与薛收的精神头明显不如崔澈,这也与二人必须时刻保持专注,好回答崔澈的疑问有关。
崔澈将图纸重新卷好收起,又从书架上取下另一个长盒,将其打开,盒中安放的赫然是另一张图纸。
没有援军,让他如何坚守,长林县令的首级如今还悬挂在南面城楼上。
虽说弃城会受到朝廷的追责,但总好过被俘而降,牵连家人。
崔澈、薛收、徐世勣三人围着书桌,在绘有东赤湖水寨布局的图纸上指指划划,各抒己见,尽情讨论。
扬水并非天然湖泊,战国时期,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霸,极其依赖漕运,用以向前线输送物资。
如今燕军来势汹汹,而江陵却无救援紫陵之意,紫陵县尉索性大开城门,以迎接燕军入城。
毕竟燕军在内战期间,军纪还是值得称道的,只有在塞外作战,崔澈才会松一松手中的缰绳。
在南阳水军由东荆河口驶离汉江后,崔澈当即下令,在东荆河口两岸设立堡垒,打造投石机,布置在河口南北两岸,以防南阳水军被前后封堵在扬水之中。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