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军队整编(1/2)
第484章 军队整编
贞元二年(公元607年)九月二十七日,掌管东隋军事的中外府下达王令,召集驻扎在各地的骑军战兵前来晋阳,举行大演武。
其一自然是选拔精锐,补充到帐前效节军中,以维持帐前效节军作为东隋三支王牌骑兵之一的战斗力。
其二也是要淘汰部分老弱,将他们转为步兵,腾出军马。
前番出塞,尽管崔澈听从刘方的提醒,已经在尽可能的爱惜马力,但还是有大量代步的军马累倒在了途中。
而崔澈缴获的牲畜,大多都是牛羊,马匹少之又少。
唐太宗曾言:‘突厥所长,惟恃骑射。’
但这并不代表突厥仅有单一兵种。
实际上,由于马不同于牛羊,在古代基本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故而突厥牧民也不是家家都会养马。
在突厥的军队中,步兵也的确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例如在唐高宗李治时期,突厥复国,便有明确记载,国中·三分之二为骑兵,三分之一为步卒。
在对部队进行整编之后,崔澈又对各地军事重新进行部署。
只不过掳来的铁勒部民以及牲畜,都是些长远利益,暂时难以立即转化为国力罢了。
因此,被崔澈陆续歼灭的三万铁勒步骑,步兵占据了绝大多数。
众所周知,燕王殿下最见不得妇人守着寂寞度日,这些未婚的丁壮北上修建王宫,最好是能在朔州安家,有他们的帮助,负责督造王宫,同时兼管铁勒部落的魏徵也能更好教化铁勒部民。
虽说损失了大量的军马,但无论从什么角度上来说,都是不亏的。
同时,崔澈也决定借着大演武的机会,裁撤部分老弱骑卒。
八万骑兵之中,崔澈计划为帐前效节军、博陵骑卒以及银鞍契丹直由一人三马,更改为一人五马,减少在长途奔袭过程中,军马的损耗。
崔澈以幽州起家,纵横漠南二十年,最不缺的便是精锐骑士。
以致将士们用力过猛,哪怕崔澈以厚布包裹杆头作为武器,依旧造成了上百人因为意外而丧命,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他在河东、河南的统治已然稳固,如蒲州都督秦琼、洛州都督李靖、代州都督麦铁杖等人,也陆续恢复了各地的府兵体系,无需崔澈再派遣战兵协助他们镇守。
在崔澈回到晋阳之时,已经是九月下旬,河东各地陆续完成了秋收,百姓们也到了农闲的时候。
除去无法长途奔袭以外,上了战场依旧能发挥骑兵的作用。
此前在幽州跟随崔澈起兵的八万骑士,大多都是自备马匹,当年崔澈出任幽州总管期间,还做起了草原部族与幽州将士之间的中间商,强迫与草原部族交易军马,再贩卖给燕地将士,这才在幽州聚集起了这么一支庞大骑兵。
好在崔澈对于战兵的军饷始终一视同仁,并未有步卒、骑卒之分,并且崔澈在军中的威望实在太重,被转为步卒的数万骑卒最终还是平静接受了这一结果。
刚好这群人跟随崔澈出塞作战,得了大笔赏赐,也不是缺钱的主。
崔澈购置了马匹之后,又转手将这些军马卖给了帐前效节军等三部骑卒。
在第一批三万民夫北上之后,崔澈已经在组织第二批两万民夫的征召工作。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