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帝国科学院(1/2)
这一次的财政拨款竟然高达一亿多人民币,顿时惊呆了李鸿章等小伙伴们。
一亿多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按照人民币和银两的汇率,大概是一兑六点五至七点五之间,略有浮动。
一亿一千七百万人民币相当于8.19亿两库平银,而清朝同治五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才四千万两库平银,整整差了二十多倍。
要不要这么吓人啊!
李鸿章等前朝官员们震惊之余,也在庆幸,难怪李卫国能够轻松灭了大清朝,这就是绝对的实力啊。换了是他们拥有如此旁大的财力支持,灭大清朝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众人全都看着李卫国,这么多钱投入工业建设当中,会不会有问题。
感觉到众人的目光,李卫国只是微微一笑,一亿多人民币虽然也吓了他一跳,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也就是说,这笔钱李卫国他还是拿得起的。因为这十几年时间,光利用违钞从欧美各国弄回来的资金就不止这个数,亚投行金库内的黄金和白银堆积如山,三五年内应付大规模工业建设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三五年以后,各大工业基地建成投产,资本也就可以迅速回流了,现在掉几个亿资金,将来会几倍几十倍的赚回来的。
这笔账李卫国还是算的很清楚,稳赚不赔的。
“无妨,这笔钱朕出得起。”
说得好轻松啊!
包括李鸿章在内的众官员们无比羡慕,他们对于朝廷的财政收入数额还是很清楚的,去年光华元年有一份财政收支报表,李鸿章等人可是看到过简报的,不过一千万人民币而已。
这说明一亿一千多万的财政拨款。当中有一亿人民币是李卫国自己掏腰包,这是何等的气魄,让人为之敬佩。
换成老李自己。恐怕是做不到的。
就冲这一点,李卫国在李鸿章心目中的形象瞬间高大上了。
辽中南工业基地内并无太多巡视的地方。大部分的工程建设都刚刚起步,李卫国也不可能长时间在此停留,大概半个月左右便要立刻。
在这期间,李卫国重点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辽中南工业基地进行合理布局。
工业区尽量安排在下风向、河道下游,使其不要污染生活区、工作区的大气和水源,森林的采伐要合理优化,分区依次采伐。而后种植树苗,保护好附近的原始森林,为子孙后代的将来生活环境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穿越者的优势,从一开始就布局好、规划好,省的将来因为布局问题进行拆迁挪移,白白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如果把环境破坏了,不管赚多少钱都买不回来国民的健康。
做好这些事情后,安排专人监督,而后李卫国便率领群臣返回北京了。因为北京那边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并开始了一项影响未来世界的新工程。
在北京成立的新机构名叫帝国科学院,类似后世的中科院机构。是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但凡强国,必有高科技支撑,否则很快就会衰落,被其他强国超过。
在科技方面,李卫国已经尝到了太多的好处。比如工业化制氮技术,可以大量获得低成本氮资源,用于化肥、无烟吙药、高性能渣药的大量生产。而其他国家只能高成本合成氮资源或者从智利大量进口硝酸盐,然后再在国内分解,而后再得到氮资源;
还有石油化工技术。汽车内燃机制造技术等,中国都走在了最前面。起步早,只要努力发展。将得到无尽的好处。
新中国建立后,李卫国第一时间在北京设立了四个国家性质的学院,代表中国最高学府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帝国科学院、国家地理海洋工程院、帝国医学研究院、帝国太空研究院。其中帝国科学院是中国科学界最高水平学术机构。
李卫国返回北京,第一时间参观了新建成的帝国科学院。
帝国科学院占地五千亩,下设国家研究理事会,分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六大基础科学研究所,每个基础研究所下面又细分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专业学科,聘请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业学者、技术人员1787人,国内留学生研究员2672人。
主体大厦是一座二十二层钢筋混凝土大楼,地上八层,正六面体结构,最适合采光、通风;地下十四层,长方体结构,深入地下五十米,便于安全和保密,以升降机连接地上地下各层,可容纳数千人在这里工作,丝毫不会拥挤。
除此之外,整个帝国科学院还有一模一样的八座正六面体建筑,分部在主体大厦四周,成八卦阵布置,从事各种类别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除了研究人员外,还有超过一万名辅助工作人员和军事人员,可谓一个庞大的组织。
为了鼓励科学研究,李卫国在帝国科学院设立勋爵升级制度,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用以封赏有重大科学贡献之人。
这是巨大的荣耀,令所有在帝国科学院工作的人为之疯狂,恨不得立刻获得封号,光宗耀祖。没有进入帝国科学院的人才们更是羡慕嫉妒,努力学习多多创造,争取早日加入帝国科学院,图个封妻荫子荣华富贵。
与此同时,帝国科学院各分科的相关实验设备也一应俱全,为此李卫国投入了上千万人民币的巨额资金,满足科学家们的各种实验需要。
李卫国舍得下血本,在这个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时代里,他的举措显得鹤立鸡群,迅速传遍全世界,令世界各地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们看到了自己的前途。纷纷前往中国寻找机会。
在帝国科学院的总督人选上,李卫国并没有任命政客来担任,而是将徐寿调回北京。担任帝国科学院的总督,总揽科学院的一切事物。
李卫国一行人抵达帝国科学院大厦。在徐寿等人的陪同下,参观各处。
不过,李卫国此行的重点目的地却是物理研究员电气科,因为那里有几个人关乎着帝国未来的电力革命发展。
徐寿为李卫国介绍电气科新加入的一些科研人员。
“这位是美国电声物理学者安东尼奥-梅乌奇!1860年在美国公开展示了有声电报机试验模型,在电声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发明!”
“你好!久仰大名!”
李卫国主动伸出手同梅乌奇握手,一点也不摆皇帝的架子。
“参见陛下!我对陛下也是敬仰万分!”梅乌奇有些激动的说道,能够得到皇帝接见,这令他感到非常兴奋。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卫国对于在中国见到他更加高兴。
这是因为,梅乌奇发明的有声电报机模型已经十分接近早期的电话了。二十年后的贝尔虽然发明了电话,但并不是实用型的电话,而是经过爱迪生改良后才真正开始使用。而爱迪生所改良的地方,是铁芯铜绕线模块,而这个模块却是梅乌奇在二十年前就在有声发报机上面使用的模块。也正因为如此,2002年的美国政府才决定推翻贝尔是发明电话者一说,改为梅乌奇是电话发明者。
李卫国虽然懂得电话的一些原理,但是想要研制出来电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梅乌奇的到来,无疑帮了李卫国一个大忙,只要对梅乌奇进行一些提示和帮助。让他少走弯路,有充足的资金研发电话,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将电话研制出来了。
对于李卫国而言,没有电话的日子真心不舒服,哪怕现在有了电报机,也是太慢太不方便,所以他急需要将电话事业发展起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