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唐神话 > 第二十八章 大战序幕

第二十八章 大战序幕(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携带系统做明星 强吻定情:男神老公抱一抱 蜜战100天:亿万总裁我不嫁 天价萌妻:冷少矜持点 萌宝9块9:妈咪免费咬一口 我的宠物都是美少女 位面之最强绿巨人 废土主宰者 超凡轮回 末世之不夜族

只是这个任务也太艰巨了一些。

李庆雄一生的骄傲,在萧去病面前,被他的蛮力直接轰成了渣,两条胳膊又被废了。他之所以还没自杀只是想亲口对萧去病说出这句话。当然他更想知道的是,萧去病是怎么做到的。萧去病很爽快就答应了他,作为交换,李庆雄给了萧去病想要的情报。结合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萧去病认为他没有说假话。于是告诉了他弓弦和马蹄的秘密,当然身体的秘密说了假话。

高仙芝看到窦忠节露出怀疑的神色,立刻作色,他厉声喝道:“这是陛下的命令,你敢违抗?”

窦忠节想都没想就说道:“随时可以随中丞出征。不知道中丞第一个目标是哪里?”

总之不管有多困难,这次出兵一定要消灭掉这支盘踞在碎叶川的反唐势力,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北线。如果情况允许,能把大食人赶出河中,大唐势力真正控制昭武九国就更好。

河中动乱以来,宁远国虽然没有受到波及,但也时时提心吊胆。看到安国,康国,史国等被大食残暴镇压,国王就死了几个,其他贵族更是死了一半。窦忠节一方面暗自庆幸自己抱对了大腿,有大唐撑腰,大食一时不敢对宁远动手;另一方面,宁远国也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大食,吐蕃,特别是石国,黄姓突骑施的或明或暗的打击,使得宁远国不得不时时保持战争状态,时时提着一颗心放不下来。

高仙芝点点头,因为有和义公主在,宁远国与安西,甚至是长安的来往都比较频繁。对于宁远的实际情况他是了解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很好,大约几日可以随某出征?”

高仙芝亲手把他扶了起来:“奉化王不必多礼,我们边走边说,这次出征河中,宁远国能出动多少兵马?”

“不敢,不敢!”窦忠节连声答应道。但心里却在暗暗叫苦,没办法,就算明知是败也只能跟着,宁远国早就跟大唐绑在同一条战线上了。他这时候,只希望到时候高仙芝能够及早认清情况,不至于败得太惨。他宁远国的军队也能少死一些,不过怎样,能统一拔汗那总是好事!

窦忠节一国之王,在大唐的爵位也比高仙芝要高(他是王爵,高仙芝是郡公,高了好几级),但两人见面却是窦忠节向高仙芝跪拜行礼。萧去病在一旁也是觉得无比畅快,这就是大国的地位。

等于说现在一共有四股力量:大唐,大食是主要对手。康、米、安、史、何、曹等昭武九姓国被大食实际控制,却想摆脱大食,投向大唐;石国,黄姓突骑施和流亡在碎叶川的九国胡组成的势力本想自立,但这个时候却主动投向大食。自己这边是一打三,又是劳师袭远,压力很大啊!若是能想办法联络到被大食镇压的康国等昭武九国,让他们阵前起义倒向大唐,这赢面就大了。

“可是你没有。”萧去病呵呵笑道。

当然可信了,萧去病依然清晰的记得那名叫做李庆雄的白牙副统领当时悲愤,憋屈,不服气的神情:“我不服你!你的箭法没有我好,骑术也不行!你就是只会用蛮力……如果我有你的力气,你一箭都躲不了!”

高仙芝大声道:“西拔汗那国王竟然在某回安西的路上,买通马匪截杀于某,某欲率先攻取西拔汗那的呼闷城。之后再一路向东攻打萨末建(今撒马尔罕),然后一路打到安息州捕喝城(今布哈拉)。陛下收到了康国王,安国王,俱蜜王和吐火罗叶护的《请讨大食表》,十分愤怒,这次就是要某替他们赶跑大食的。”

一旁的监军太监王承恩微不可察地瘪了瘪嘴,心想,你还真敢胡说八道。这些《请讨大食表》陛下确实是早就收到了,但也没说要派兵啊。最早大唐要打后突厥,后面又是吐蕃作乱。现在后突厥被打没了,吐蕃也老实了,这才有功夫来处理河中之事,但也没说出兵河中是为他们出头啊。不过王承恩也没做声,高仙芝行军途中,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他也有参与,知道这是假消息。

然而要去打大食人重兵驻守的萨末建和捕喝城,他却是不赞同的,开什么玩笑?大食军队的战斗力他可是很清楚,因为受宗教的影响,认为死了以后就能进入天国,作起战来,一个个悍不畏死;再加上长期征战,每个士兵的军事素质都不低,并·波悉林和齐亚德都是当世名将,大食军队的战斗力可不像西拔汗那那样。而且军队数量唐军也不占优啊,大食人经营河中这么多年,相当于本土作战,高仙芝相当于孤军远征。怎么看高仙芝也不像能够一路平推过去,攻克萨末建,打到捕喝城的样子啊?

“好!什么……”窦忠节愣了下,睁大了眼睛:“一直打到捕喝城去?中丞,是不是再好好考虑考虑?”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民国繁花梦 穿越大明:在下先躺为敬 重生三国之王侯 好!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 从废物皇子到君临天下 史前兽世生存日记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宋九渊姜绾的小说
返回顶部